张飞穿针的歇后语是怎么样的?关于“张飞穿针”的歇后语是什么?

adminbo 知识百科 71 0

张飞穿针的歇后语是怎么样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

【释】

1、从字面上来看,张飞长的是人高马大,而且看起来也是个粗心大意的人,但每个人都有另外的一面,从这个字面就可以看去,张飞也会穿针,就可以看出,然来张飞也是个细心之人。所以张飞穿针歇后语答案—就是:粗中有细。

2、张飞本人是长的五大三粗,而且眼睛也是很大像个铜铃一样,当他拿到针要穿线时,大家想想会是个怎样的情景,这么小的洞,张飞怎么穿得进去呢,于是只有瞪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看着针的小孔了。所以张飞穿针歇后语答案二就是:大眼瞪小眼。

关于“张飞穿针”的歇后语是什么?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补充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 诸葛亮草船借箭— 诸葛亮斩马YI— 张飞穿针—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斩马稷----------
顾全大局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请补全下列歇后语: 曹操败走华容道—— 曹操吃鸡肋—— 张飞穿针—— 关羽走麦城—— 张飞绣花——

东吴招亲——
关云长刮骨疗毒——
求回答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曹操吃鸡肋——嚼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关羽走麦城——大难临头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东吴招亲——假戏真做
关云长刮骨疗毒——面不改色

张飞穿针一一粗中有细的由来(更佳答案)

  1、由来:
  少时拜王养年为师,王文武双全,教张飞学文习武,对他一生的成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王养年见张飞性格从小刚烈勇猛又粗莽不羁,就对他进行因人施教,天天要他拿着绣花针,把花线往针眼里穿。开始时,张飞拿着针,“大眼珠”对着针孔的“小眼”,不知如何着手,急得哇哇直叫。王养年就在旁谆谆对他说:“你有‘大眼’,针有‘小眼’,心里就是没有‘心眼’。作为武将,既要习武,也要学文;要勇冠三军,更要谋略过人,方能克敌制胜。”说后,他就手把手地教张飞,如何将线头捻细,如何屏住呼吸,如何“大眼”对着“小眼”,再加上一个“心眼”,“三眼相通”慢慢将花线穿过针眼。最后,王养年对他说:“心别急,今天穿不进,明天穿;明天穿不进,后天再穿。今后你无论办什么事,都要多长个心眼。”
  从此以后,张飞就天天一人坐在房里苦练穿针本领,性格也逐渐潜移默化地变得安静起来了。使他一生养成了“小事粗鲁、粗中有细;大事有谋,谋略过人”的可贵品质。因此在他今后的军戎生涯中,不管是擒刘岱、释严颜,还是威震长坂桥、八蒙赚张郃等等战斗,屡建奇功,扬名三军,使常人刮目相看。因此,民间就有了“张飞穿针——粗中有细”的歇后语。
  2、粗中有细例子:
  张飞在任古城阆中县令时,碰到有两个妇人为抢一个孩子来击鼓告状。张飞升堂后细察,一位妇人长得纤弱文静,泪流满面,从内心中表现出十分痛苦的样子;一位妇人彪悍骄横,面目凶狠。二人在堂上吵闹不休。张飞沉思良久后,佯作烦躁,对二妇人说:“本官作主,你二人就在堂上各执小孩一臂,谁能将小孩拉过去至对方,我就断谁为亲母。”二妇人见说,立即奋力争抢起来,一时间小孩痛得哇哇大哭。纤弱妇人见状,恐伤小孩筋骨,就边抢边放边让;悍妇则拼其全力,毫无怜悯之情。师爷见状,示意张飞快快叫停,认为此举不妥;忤作也急忙斥责悍妇放手。张飞见此,立即怒斥悍妇:“你不顾小孩死活,全无亲情,怎为人母?”然后,转身对弱妇道:“争抢小孩,亲情所系,母子关系真相大白,小孩断与亲娘。”师爷、忤作连连叹服:“奇招!奇招!”

  3、人物简介:

  张飞,字益德(《三国演义》中字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将领。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与关羽、诸葛亮并称“蜀汉三杰”。民间流传张飞精通草书,擅画美人。史书记载张飞是贵族,有智有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章武元年(公元221年)死于部下暗杀,谥恒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