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337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1分5秒,欢迎阅读借鉴、一起学习、进步,内容来自小编精心整理收集,如有不正确和疑问,欢迎指正。
哀吾生之须臾的须臾古今异义
语出《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文】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哀:哀叹
吾:我
生:人生
须臾——顷刻;瞬间;片刻:须臾万变|须臾之间|克敌在须臾。
哀吾生之须臾,须臾的解释是什么
2007年10月自学考试《大学语文》真题词语解释题第5题
哀吾生之须臾
须臾:
校答案解析: 片刻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哀吾生之须弥——三读《三体》有感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第三次读《三体》,给我的感觉如苏轼《赤壁赋》中的一句话,回味无穷。
地球,宇宙中的一粒微尘罢了。
旅行者一号即将飞出太阳系的时候,回望地球,拍下了一张著名的照片,图中圆圈圈住的小白点,就是我们的地球。它像一颗漂浮在宇宙中的灰尘一样,那么的不起眼。
然而,就是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就是我们。在这个小点上,每个你爱的人、每个你认识的人、每个你曾经听过的人,以及每个曾经存在的人,都在那里过完一生。这里 *** 了一切的欢喜与苦难,数千个自信的宗教、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学说,每个猎人和搜寻者、每个英雄和懦夫、每个文明的创造者与毁灭者、每个国王与农夫、每对相恋中的年轻爱侣、每个充满希望的孩子、每对父母、发明家和探险家,每个教授道德的老师、每个贪污政客、每个超级巨星、每个至高无上的领袖、每个人类历史上的圣人与罪人,都住在这里 —— 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
仰望星空,你能看到什么?
我们的祖先从小仰望星河,生出无限幻想,有嫦娥奔月的故事,有牛郎织女的传奇,还有古希腊关于四十八星座的美丽传说。千年后的我们,仰望星辰大海,将其作为伟大的征途,可最多,连太阳引力的束缚都无法完全摆脱。
阅读《三体》,被大刘庞大的构想世界所震撼,在这部小说中,提到了人类千年来都在追求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孤单的?宇宙的意义是什么?宇宙的真相是什么?我惊叹于大刘的想象力,能够支撑起如此庞大的科幻宇宙,并对此问题提出科幻角度的解答,虽然天马行空,但令人震撼。
我们,是孤独的么?
上世纪费米提出著名的费米悖论:他们在哪呢?按照计算,宇宙中应该存在数以万计的文明,相对于宇宙百亿年的寿命来讲,文明的发展时间,不值得一提。如果他们比人类早发展几百万年,也应该发现我们了,那么,他们在哪?宇宙是空阔的么?宇宙没有其他智慧生命存在了么?
在《三体》中,叶文洁发现太阳的反射增强功效,向宇宙发出了人类文明能被听到的之一声哀啼。8年后收到回复,看到三个“不要回答”字样出现,我的内心仿佛跟随叶文洁的心一起,猛烈颤动。8年啊,意味着在离人类最近的半人马座三星,就有智慧生命的存在。人类把目光投向宇宙深处,却没发现近在咫尺的距离上,就有文明的存在。第二次看到这里,我哭了。人类文明终究不是孤独的啊,我们有同伴,同为碳基智慧生物,同在这荒漠宇宙中生存,虽然这只是科幻,但沉浸其中,感觉自己就处于叶文洁的世界,与她一起感受喜怒哀乐。
现实中也有不少人表达了对联系外星文明的担忧,害怕像殖民者和土著之间的关系一样,被猎杀,被奴役。总的来说,人类害怕孤独,又不敢于联系。
宇宙面前无大事。
那场古筝行动中,巴拿马运河的岸边,人类 *** 试图从“审判日”号获取关于三体文明的信息,斯坦顿上校说了这么一段话“我第二次来巴拿马是1999年,参加过运河 *** 交接的仪式,很奇怪,当我们来到管理局大楼前时,看到星条旗已经降下了,据说是应美国 *** 要求提前一天降下的,以避免在众人面前降旗的尴尬场面出现……那时以为是在目睹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现在想想,这些事情是多么的微不足道。”“自从得知外星人的舰队正在向地球飞来后,我就得了失忆症。很奇怪,过去的事都记不清了,我指的是自己经历过的那些战争,都记不清了,像刚才所说的,那些战争都那么微不足道。”
在茫茫宇宙面前,你所做过的事,甚至人类历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大事,想起来是多么微不足道。人的寿命不过百年,宇宙却可以百亿年的运转下去,人生百年在宇宙看来,不过转瞬即逝,人类文明存在了几千年,但只须百万年足以磨灭人类存在过的所有痕迹。面对宇宙,真正有种“哀吾生之须弥“的感觉,你所面对的困惑,你心中的苦恼,你的人生不得意,都会大彻大悟,彻底释然。
宇宙的真相是什么?
农场主理论,射手理论,以及“黑暗森林”,都给我极大的冲击,我看了第二遍,才真正理解。人类这个幼小的文明,在黑暗中浇灭了火,瑟瑟发抖,不敢出声,自以为看到了宇宙的真相。而之后才发现,宇宙的真相远比黑暗森林要黑暗。神级文明的随意举动,却成为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这种弱小文明眼中恐怖的“黑暗森林”。地球和三体的方位暴露后,拥有光速技术的人类,却害怕宇宙了,大力扼杀这项技术,最终被“歌者文明”清理。而少数逃离地球的人,掌握了光速技术,之一次可以到达远不可及的恒星,甚至可以看到宇宙的终结。
小说毕竟是小说,但宇宙真正的真相是什么?却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想知道,宇宙存在的目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如果真的只有人类文明存在,那么宇宙到底有什么意义?人类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如果还有其他文明存在,他们又为什么存在,他们是否拥有神一般的能力,可以改变宇宙的基本参数?我想知道的,是真正科学的解释,而不是宗教或者哲学,比较中性的搪塞。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小说中的人类文明,由于低估宇宙其他文明的能力,之一次被三体文明锁死基础科学,被回光返照的低级技术蒙蔽了双眼,被一颗三体探测器,摧毁了人类上千艘宇宙战舰。第二次低估了“歌者文明”,导致了整个太阳系的毁灭。这句话在我看来,所言不假。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所以,不要傲慢,对一切都要保持谦逊和敬畏的态度,尤其是大自然。敬畏自然,敬畏宇宙,敬畏生命。
宇宙,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啥意思?
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须臾(yú):片刻,时间极短。长终:至于永远。骤:数次。托遗响于悲风: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这几句出自宋代苏轼所作的《前赤壁赋》第三段,全段原文如下: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白话文释义: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
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之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这几句出自此赋的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文理转折自然。但文章并不是直陈其事,而是连用了两个问句。
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问道:“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胜问道:“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接着,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
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是自己,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
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苏轼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中“哀”是哪类词类活用用法?
形容词或用为动词。(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