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号返回了吗(神舟十一号哪天返回)

adminbo 知识百科 84 0

神舟十一号返回了吗

11月18日,在结束33天太空遨游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平安降落在主着陆场。

神舟十一号哪天返回

神舟十一号哪天返回... 神舟十一号哪天返回

2016年10月17日7点30分发射成功,神舟十一号三十天太空之旅,11月17日返回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很遗憾,邓清明未能入选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首飞乘组

我国空间站建设阶段,执行四次神舟载人飞行任务的四个乘组,即“神十二”至“神十五”任务飞行乘组。

今天下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首飞乘组航天员名单,邓清明未能入选。非常遗憾!

我国空间站建设阶段有四次神舟载人飞行神舟,分别是“神十二”至“神十五”飞行任务,其中, 神舟十二载人飞行任务已经由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圆满完成。

其实早在2019年12月,执行4次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就已经选定。

为什么要提前近两年选定航天员乘组,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这是因为空间站建设阶段需要根据每次任务的不同,选择航天员乘组,实施有针对性的训练。

对这四个乘组选拔需要从各个方面统筹考虑,既要考虑 四次任务的特点 ,又要考虑每一个航天员 自身的特点以及与任务的匹配性 ,这些都是在选拔航天员乘组时需要重点关注的,还有还需考虑 他们的经验 、年龄还必须 新老搭配、以老带新 这种构成。

另外,乘组航天员之间 彼此间心理相融性、协同配合能力 也是重要因素。

综合以上这些方面,选定了四个执行神舟飞行任务的乘组。

从以上几个选择航天员的要素来看,邓清明确实没有什么优势,从未执行过神舟飞行任务,所以没有经验,年龄也偏大,落选执行神舟飞行任务的乘组,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航天员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乘组将于2021年十月十六日执行 神舟十三号 载人飞行任务,为期六个月。

“ 神十三”任务为什么安排女航天员王亚平执行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在日前接受央视白岩松采访时说: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长达六个月,在这么长的飞行时间里, 有一个女航天员,对整个乘组的相容性、生活照料及相关的计划管理都有益处 ,这是女性的优势。

邓清明 ,这个名字大家耳熟能详,人们熟悉他,是因为他是我国之一批航天员之一,也是现役之一批航天员中唯一没有执行过神舟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他是现役之一批航天员中唯一不是将军的航天员。

1997年,我国开始选拔之一批航天员,从歼击机和战斗机飞行员中选拔,邓清明从2500名飞行员中脱颖而出,通过了选拔。

1998年1月5日,中国人民 *** 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入驻北京航天城,邓清明也成为航天员大队之一批十四名航天员之一。他面对国旗宣誓: 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甘愿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生

进入航天员大队那一年,母亲和弟弟不远千里一起去了北京看望他,在航天城参观时,母亲对邓清明说,在有生之年,希望能亲眼见证他飞上太空。

遗憾的是,老人的愿望终究没能实现,邓清明一提到母亲,不由得伤心落泪,觉得对不起母亲。但邓清明却从未停止追逐“飞天梦”的脚步。

航天员的训练是十分艰苦的,30多门基础理论知识、八大类140多个训练科目,想要成为一名航天员需要经过魔鬼式的训练。

为了圆梦太空,邓清明几乎付出了所有,他放弃了个人爱好,放弃了业余时间,将家庭的重担托付给妻子,自己则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

邓清明的妻子满颜红一直在他身后默默的支持他,承担起家庭的重担,独自照顾女儿。

每次当邓清明作为备份航天员返回北京,妻子满颜红都会专门穿上一身红色衣服,和女儿手捧鲜花到机场迎接,用最灿烂的笑容给他鼓励和安慰。

“飞天”梦想对于邓清明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飞天的机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来到他面前。

“神九”、“神十”、“神十一”载人飞行任务,邓清明连续三次入选任务梯队,最终三次都是进入神舟载人飞行任务备份乘组,却始终未能圆梦太空。

几次未能入选首飞乘组的差距都是微乎其微的,也就是零点几分的那种差距,这让邓清明很无奈。正是这极其微小的差距,让他止步于发射塔前,与“飞天”梦想失之交臂。

但是邓清明从未想过放弃。2013年年底,也就是“神十”任务后不久,邓清明在体检中查出了肾结石,对于普通人而言,细小结石是不用手术处理的。但航天员却不行,因为在太空中失重的环境下,会产生游离的可能性。为此他连续做了两次手术,才将结石彻底清除。

在邓清明看来,“神十一”是他离梦想最近的一次,也是让他最受伤的一次。

发射前一天,四名航天员分为两个乘组等待总指挥部最后决定。总指挥部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最终的飞天人选。会议结束后,4名待命的航天员接到命令,由景海鹏、陈冬执行神舟十一号飞天任务,邓清明则再一次接到了作为备份航天员的命令。

邓清明曾这样形容当时的场景: 听到结果后,我心里确实蒙了,整个大厅安静的出奇,我感觉大部分人都把目光集中在了我的身上 。其实大家都为他感到惋惜!

在谈到当时感受时,邓清明心中千言万语却说不出口,他站起身给了身边的景海鹏一个拥抱。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后的第二天,作为备份的邓清明返回北京,还是和以前一样,女儿邓满琪陪着专门穿上一身红色衣服的母亲满颜红,手捧鲜花到机场迎接父亲,用最灿烂的笑容给他鼓励和宽慰。

一路上强颜欢笑的邓清明回到航天城的家里时,看着整整齐齐的家、满满一桌的饭菜和斟满的3杯红酒,邓清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走进卫生间,打开水龙头,放声大哭,哭声和水流声交织在一起。妻子安慰她说说:“ 不管结果怎样,我们这些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努力了,奋斗了,我们无怨无悔!

邓清明的女儿邓满棋也是航天人,妻子满颜红,女儿取名于两人姓名的之一个字加个琪。

邓满琪,1991年出生,今年30岁了,是邓清明和妻子满颜红唯一的孩子。

航天员,在一般人的眼中是非常神秘的,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30岁的工程师邓满琪眼中,航天员却是近在眼前的,也是亲密无间的,她的父亲邓清明就是一名航天员。

7岁之前,对于邓满琪来说,关于父亲的记忆是模糊的。当时父亲还是一名歼击机飞行员,因为训练任务繁重,一年也见不到几次。

邓清明成为预备航天员以后,需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训练,一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即便是回到家中,父亲也是一头扎进书房学习。想和父亲说说话,邓满琪都不容易找不到机会,更别说陪女儿去玩了。妻子满颜红承担了家庭的全部重担。

2012年,21岁的邓满琪从 *** 洛阳外国语学院毕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成为一名“航天人”。2013年神舟十号任务时,她正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代职工作。

“神十”发射的前几天,邓清明也作为任务备份乘组成员来到了酒泉,入住问天阁。

父女俩此时已经分别了近一年,彼此都非常挂念。由于航天员乘组在入住问天阁后至飞行前要进入三级隔离状态(更高级),两人约定,每天晚饭后,隔着问天阁的围栏见见面。


父女相距10多米。邓满琪对父亲说:“爸爸,飞天的梦想只离你一步之遥,不管结果如何,你都要加油啊!”转身那一刻,邓满琪却流泪了。14年来,父亲为了心中的那个“飞天梦”奉献了一切,却屡遭挫折。这其中的苦涩,唯有家人懂得。

2016年10月,邓清明再次入选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备份乘组,最终却又一次与圆梦太空失之交臂。当父亲回到航天城的家里时,邓清明却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走进卫生间,打开水龙头,放声大哭,哭声和水流声交织在一起。

那天晚上,邓满琪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我看到了你染过的头发里面暗藏的白发,为你在这一岗位默默奋斗的这20年而心疼。爸爸,你把你的一切都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中国航天事业,是我见过最敬业的人、最无私的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与你并肩奋斗的日子让我迷恋,你永远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

邓清明 目送自己的战友一次次飞天成功,一次次载誉归来,说心里话,没有失落感是不可能的。

他常问自己:

——为什么别人可以执行任务,而我总是差一点?

——航天员是我的职业,身为一名航天员却没有执行过神舟飞天任务,那不是我的失职吗?

邓清明一次次地问自己,但任务计划安排却没有给他太多时间整理负面情绪。每次神舟飞行任务成功后,全体航天员都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给自己“归零”,以从零开始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投入到紧张的训练当中,备战下一次神舟飞行任务。


为国出征,是全体航天员的夙愿。邓清明常说“ 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我会努力当好‘备份’,让战友在天上飞得更高、更踏实。

邓清明还说:“ 全体航天员首先想到的是完成任务,任务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战友飞就是我在飞。无论自己能否为国出征,都要以备战不息、追梦不止的行动,给自己、给家人、给培养我们的党、国家和军队一个交代 。

邓清明感慨道:“ 备战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时,我已经50岁,深知留给我的飞天机会不多了,我铆足劲再一次向执行飞天任务发起了冲锋。为突破我国中期在轨驻留技术难题,我和陈冬参加了33天地面模拟太空驻留试验。这是我个人付出最多的一次,准备最充分的一次,也是离梦想最近的一次。

然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的前一天,指挥部宣布是景海鹏和陈冬执行任务。说心里话,我当时心情很复杂,既为自己三次备份感到遗憾,也为海鹏三次飞天感到高兴。心中有千言万语却说不出口,我走上前,紧紧抱住海鹏说:“海鹏,祝贺你。”

天空中没有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目前,我是首批航天员中唯一一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却仍然在参加学习训练和任务备战的。20年飞天逐梦,我努力了,我奋斗了,我无怨无悔。

任务成功后,总指挥长对我们两名备份航天员说:“作为优秀的备份,你们是光荣的,你们和神十一乘组共同完成了这次任务,任务成功就是你们的成功,航天员在天上的表现就是你们的表现。”听到“共同”二字,我流下了热泪,在这样一个神圣而又伟大的事业面前,个人的得失、个人的荣辱真的微不足道。

邓清明 无缘执行“神十二”至“神十五”载人飞行任务,但他作为备份航天员还是在全程参加训练,一旦祖国需要,随时顶上去。

到2023年,邓清明57岁,已经不适合再执行飞天任务,非常遗憾!也许此生无法太空圆梦。

也许以后还会有着无数个“ 邓清明 ”,以自己的备份人生,托举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奔向星辰大海与浩瀚苍穹。

致敬中国航天员邓清明,您永远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

神舟11号载人飞船于哪一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神舟11号载人飞船于2016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神舟十一号,简称“神十一”,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一艘飞船,是中国第六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创造中国载人航天在轨飞行时间的新纪录的重要里程碑。神舟十一号于2016年10月17日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于2016年10月19日与天宫二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工作,形成组合体;于2016年11月18日进入返回程序,返回舱降落主着陆场,完成载人任务。

神舟十一号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过程,为中国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航天员长期驻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神舟十二号与地球同框!航天员舱内“玩笔”,比起“OK”手势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等工作,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目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的组合体运行在约390km的近圆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二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直播画面中,神舟十二号与地球同框!舱外蔚蓝星球格外美丽。

3名宇航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在舱内“小动作”不断,汤洪波现场“玩笔”体验失重状态,他还不时向窗外望去,比起“OK”手势。聂海胜还面带微笑向摄像头招手。

在建党百年华诞到来之际,在空间站建造任务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神舟队伍再次以坚定的胜利掀起了全国人民欢呼的浪潮,而这举世瞩目的新胜利,是由神舟人历经近三十年奋勇拼搏,砥砺前行,一步一步负重登高得来的。

1992年9月21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获批。从1999年到2002年,我国神舟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相继发射成功,通过试验四次无人飞行任务,为后续载人飞行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乘载一名航天员成功发射,环绕地球飞行14圈后安全返回地面,我国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搭载两名航天员上天,在轨完成了多项操作,首次实现了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多人多天成功巡天,圆满实现了工程之一步任务目标;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搭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进入太空。航天英雄翟志刚从轨道舱进入太空,迈出了中国人漫步太空的之一步;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施了首次无人交会对接,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重大跨越,是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 科技 高峰征程上取得的又一新的胜利;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再次与天宫一号对接,先后通过自动控制、手动控制两次对接成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以及中国首飞女航天员刘洋入驻天宫一号,突破了手控交会对接技术;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进行了第二次载人交会对接飞行,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在成功完成交会对接后进入了天宫一号;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形成组合体,景海鹏和陈冬执行了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30天组合体驻留任务,考核了中期驻留支持能力,开展了一系列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

时至今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成功发射,奠定了空间站建造任务载人飞船天地往返的良好开端,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事业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伟大梦想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载人航天事业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批艰苦奋斗,无畏奉献的队伍,才能够连战连捷,逐步实现技术的突破和积淀,最终实现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