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有那些名人典故(南北朝的名人及典故)

adminbo 知识百科 60 0

南北朝有那些名人典故

1,雄才大略的魏太武帝拓跋焘拓跋焘亲率大军进攻大夏

始光三年(公元426年),拓跋焘不顾大臣长孙嵩等人的一再阻挠,毅然采纳 *** 大臣崔浩的意见,亲率大军进攻大夏,后因大夏都城统万城坚难下,掳其人口、牲畜而还。次年,拓跋焘再率大军攻夏。鉴于统万城坚难攻,拓跋焘采用调虎离山之计,亲率轻骑诱敌,然后经过激战大破夏军,攻克统万,基本平定大夏。神麔二年(公元429年),拓跋焘再次力排众议,采用崔浩提出的以轻骑奔袭柔然的战略方案,率大军进攻柔然。当年五月,拓跋焘军至漠南,舍弃辎重,亲率骑兵渡大漠突袭柔然。柔然为游牧民族,本以行动快速飘忽著称,但因魏军的突然袭击,竟然未及抵抗和转移,被魏军消灭殆尽,仅其可汗率族党逃掉。拔跋焘经此次战役,基本解除了柔然的威胁。

2,刘裕摆却月阵

晋安帝复位后,刘裕掌握了东晋大权。刘裕本来是个出身贫苦的小军官,在士族中没有什么地位。他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决定发动北伐。

公元409年,刘裕从建康出发,先出兵包围了南燕(十六国之一)的国都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南燕的国主慕容超着急了,向后秦讨救兵。

当时,后秦在北方是个比较大的国家。后秦国主姚兴派使者到晋军大营去见刘裕,说:“燕国和我们秦国是友好邻国。我们已派出十万大军驻扎在洛阳。你们一定要逼燕国,我们不会坐视不救。”

刘裕听了使者这番威胁的话,冷笑一声说:“你回去告诉姚兴。我本来打算灭掉燕国之后,休整三年再来消灭你们。现在既然你们愿意送上门来,那就来吧!”

使者走了以后,有人对刘裕说:“您这样回答他,只怕激怒了姚兴。如果秦兵真的来攻,我们怎么对付?”

刘裕泰然说:“你就不懂得这个理儿。俗话说:‘兵贵神速’,他们如果真的要出兵,就会偷偷出兵,何必先派人来通知呢?这完全是姚兴虚张声势,吓唬我们。我看自己也顾不过来,哪有什么能力救人呢。”

不出刘裕所料,那时候后秦正跟另一个小国夏国互相攻打,还打了败仗,更谈不上出兵救南燕。没有多久,刘裕就把南燕消灭了。

过了几年,刘裕平定了南方的割据力量,再一次北伐,进攻后秦。他派大将王镇恶、檀道济带领步兵,从淮河一带出兵向洛阳方向进攻,自己亲自率领水军沿着黄河进军。

那时候,北方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开始强大起来,它的势力已经发展到黄河北岸。北魏在北岸集结了十万大军,威胁晋军。刘裕的水军沿着黄河前进,有时风猛水急,晋军的船只被水冲到北岸,就受到魏兵的攻击。

刘裕派水军上北岸去打魏军,魏兵就逃,等晋军回到船上,他们又在北岸骚扰,弄得晋军来回奔跑,没法顺利进兵。

刘裕派了一个将军带了七百兵士、一百辆兵车登上北岸,沿岸摆开一个半圆形的阵势,两翼紧紧靠着河岸,中间鼓出,当中的一辆兵车上竖了一根白羽毛。因为这种布阵形状像个月钩,所以名叫“却月阵”。

魏兵远远观察着晋军的布阵,不懂是什么意思,也没有敢动。

一会儿,只见晋军中间车上有人举起白羽毛,两侧就涌出了二千名兵士,带着一百张大弓,奔向兵车。

魏兵看看这个阵势,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就集中三万骑兵向河岸猛攻晋阵。晋阵上一百辆兵车上的弓箭齐发,仍旧挡不住魏兵。

没料到晋军在却月阵后面,另外布置好一千多支长矛,装在大弓上。这种长矛约有三四尺长,矛头特别锋利。魏兵正向晋军猛攻的时候,晋军兵士们就用大铁锤敲动大弓,那长矛往魏军飞去,每支长矛就能射杀魏兵三四个,三万名魏兵一下子就被射死了好几千。其他魏兵不知道晋军阵后还有多少这种武器,吓得抱头乱窜,全线崩溃。晋军又乘胜追击,杀死了大批魏兵。

刘裕打退魏军,打通了沿黄河西进的道路,顺利西进。那时候,王镇恶和檀道济带领的步兵,已经攻下洛阳,在潼关和刘裕水军会师。接着刘裕派王镇恶攻下长安,灭了后秦。

刘裕灭了后秦,把他一个十二岁的儿子和王镇恶留在长安,自己带兵回南方。

过了几年,晋安帝死去,刘裕认为时机成熟,就派人劝说刚刚即位的晋恭帝让位。公元420年,刘裕即位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这就是宋武帝。东晋王朝在南方统治了一百零四年,到这时候灭亡了。

3,檀道济唱筹量沙

宋武帝刘裕在南方建立了宋朝后,过了十九年(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拓跋是姓,焘音dào)灭了十六国中最后一个小国北凉,统一了北方。从东晋灭亡后的一百七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南北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南朝先后换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的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西魏;东魏、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北周代替。历史上把这段时期合起来称为南北朝。

宋武帝做了两年皇帝,到第三年,就病死了。武帝的儿子宋文帝即位以后,北魏大举渡过黄河,进攻宋朝,在黄河以南占领了大片土地。宋文帝派檀道济率领大军抵抗。

有一次,北魏兵进攻济南,檀道济亲自率领将士到济水边,在二十多天里,

南北朝的名人及典故

.名人很多,比如说梁武帝萧衍、梁元帝萧绎、南梁名将陈庆之、羯族悍将侯景、北齐神武帝高欢等等。典故就说一个,徐娘半老。徐娘说的是梁元帝萧绎的皇后,年轻时候她风姿绰约、性感曼妙,即便到了中年,也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请问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朝的名人有哪些(每个朝

代一个即可)
春秋:老子,孔子,左丘明
战国:孙膑,李牧,乐毅
秦:秦始皇、吕不韦、白起
三国:刘备,曹操,孙权
晋:司马炎,王羲之,王献之
南北朝:拓拔宏、花木兰、张衡
隋: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
唐:李白、秦琼、白居易、唐太宗
五代十国:石敬瑭、李存勗、李茂贞
宋:欧阳修,包拯,王安石,司马光
元:成吉思汗、忽必烈、木华丽
明:朱元璋 郑和 朱棣 朱允文
清:康熙、乾隆、雍正

跪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重要人物简介!!

帝王、名将什么的
每个一两百字左右
速度!!
好的定会追加!
  一.三国
  1.张角——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若无此人,则无三国。
  2.曹操——三国曹魏政权奠基者,但生前未称帝,任魏王,丞相。通过官渡之战统一北方。其子曹丕称帝,建立曹魏。
  3.刘备——三国蜀汉政权开创者,赤壁之战胜曹操,夷陵之战败于孙权。
  4.孙权——三国孙吴政权开创者,赤壁之战胜曹操,夷陵之战胜刘备。
  5.诸葛亮——蜀汉丞相兼之一智囊,助刘备开创蜀汉并佐刘禅守住基业。
  6.司马懿——西晋政权奠基者。原为曹操幕僚,曹 *** 后其不断坐大,在其死前几乎掌尽大权。
  7.司马昭——西金政权奠基者,灭蜀汉,几欲篡位,奈何早死!
  二.西晋
  1.司马炎——西晋政权开创者,灭孙吴,统一三国,创“太康之治”;然立太子司马衷不智,封太子妃贾南风不察,以至八王之乱,中原内战,实力削弱,导致北方诸族并起,开五胡大乱之始,西晋灭亡之兆。
  西晋一代,从始到终,都在司马炎的影子之中,其他人只是起推动作用,此处不表。
  三.东晋十六国
  1.刘渊——匈奴人,十六国刘汉开创者,“永嘉之乱”开启者,其势力后分为前后二赵,控制中原近半个世纪,直至冉闵败于慕容恪,鲜卑入主中原。之后的羌族姚氏及氐族符氏亦出于此。
  2.刘聪——匈奴人,刘渊之子,灭西晋,擒西晋最后二帝司马炽及司马邺,然其荒淫无道,实际上为刘汉覆灭埋下伏笔
  3.慕容俊(儁)——鲜卑人,十六国前燕振兴者,鲜卑慕容入主中原的领导者,后南西三燕皆出于此(注意北燕不是)
  4.苻坚——氐族人,十六国前秦振兴者,北方统一者,淝水之战战败后实力大减,为姚苌所杀
  5.王猛—— *** ,十六国之一良相,辅佐苻坚统一北方,死前遗言要苻坚不要进攻东晋
  6.司马睿——东晋首位皇帝
  7.祖逖——东晋大将,东晋北伐之一人
  8.桓温——东晋大将,灭成汉,并三次北伐,虽一度收复长安、洛阳,但最终失败;其子桓玄反叛东晋,建立桓楚政权,最终败亡
  9.谢玄——东晋最强军队北府兵的建立者,淝水之战击败苻坚(在我看来,北府兵与淝水之战是东晋更大的两个亮点)
  10.石勒——羯人,十六国后赵政权开创者,成语“鹿死谁手”的发明者
  11.李雄——巴氐人,十六国成汉政权开创者,十六国称帝之一人
  12.姚苌——羌人,十六国后秦政权开创者
  13.拓跋猗卢——鲜卑人,代国政权开创者,其后代建立北魏,统一北方
  14.拓跋珪——北魏政权开创者
  四.南北朝
  1.刘裕——南朝宋建立者,事晋时一度北伐,收复长安、洛阳,因急于称帝,最终未果。受晋禅称帝。
  2.萧道成——南朝齐建立者,受宋禅称帝。南朝萧氏振兴者。
  3.萧衍——南朝梁建立者,受齐禅称帝。善诗文,好佛教。后因侯景之乱,被饿死台城
  4.陈霸先——南朝陈建立者,平侯景之乱,受梁禅称帝。
  5.檀道济——南朝宋将领,北府兵大将,元嘉北伐前期主要战力。中国军事史上著名的“三十六计”语源即出于此人
  6.陈庆之——南朝梁大将,率军七千伐北魏,荥阳一战退元天穆30万大军,一度收复洛阳,后败于尔朱荣,逃回南方
  7.侯景——鲜卑化羯人,侯景之乱发动者,饿死萧衍,后为王僧辩、陈霸先平定,分尸而死。侯景之乱对南方经济文化造成了严重打击,自此,南朝一蹶不振,彻底失去与北方抗衡的实力
  8.拓跋焘——北魏振兴者,北方统一者,北破柔然,南败刘宋,谥太武帝
  9.拓跋宏(元宏)——北魏孝文帝,北魏改革者和中兴者,促成了我国历史上黄河流域的又一次民族大融合
  10.高欢——东魏实际掌权者,北朝齐奠基者
  11.高洋——北朝齐建立者,受东魏禅称帝
  12.宇文泰——西魏实际掌权者,北朝周奠基者
  13.宇文觉——北朝周建立者,受西魏禅称帝
  14.宇文邕——北朝周振兴者,灭北齐,统一北方,死于伐突厥途中
  15.杨坚——北周大将,隋朝建立者
  注:1.文化名人,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陶潜、陶弘景、永明诗人等未列
  2.十六国中后期及南北朝后期陌生度较高,难免有所遗漏,望海涵。

魏晋南北朝边塞诗代表人物?

王昌龄

(王江宁,698年—757年),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他早年贫苦,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有“开天圣手”“诗天子”的美誉,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