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七夕节,七夕节有哪些来历?
七夕节来历如下:“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之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七夕”也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七夕节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_上举行,故名“七夕”。
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又因为织女有一双能织云霞的巧手,民间的少女们希望能到织女的灵气,所以在七夕节那天“乞巧”,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更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入乞巧节,民间姑娘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
七夕节是什么意思 七夕节是什么节日
导读:说起七夕,大家能够联想到很多关键词,牛郎织女、中国情人节、乞巧节、鹊桥、老黄牛等等。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些关键词与七夕的来历和传说有关,至于七夕节具体是什么意思,大家可能说不出全面意思,因此我在此给七夕节做一个详细介绍,大家快点来瞧瞧七夕节是什么节日吧。
七夕节是什么意思 七夕节是什么节日
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七夕节是我国有悠久传统的民族节日,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少女节、七娘会、仙缘会、双七节、香桥会、仙桥会、天缘会、巧节会等。农历的七月七日这一天还有魁星节、晒书节、神仙节、七夕水、 *** 王节(七月节)以及耕牛生日等节日名称。名称不同,其过节的民俗内容也不同。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名称,这么多的不同过节方式,就是因为这个日子积淀了太多的感情因素和人们对生活诠释,所以难以放弃。纵观“七夕”在我国的发展史,凡是动荡时期它是最容易被人们淡化的,凡是安定时期又是最让人挂牵的。现在又到了一个重新挂牵“七夕”的时期 了。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更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夕节的起源
七夕节最早源自于汉代,在《西京杂记》有相关的记载,例如“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不过根据历史来看,七夕节的起源其实根本上还是自然崇拜,如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对神话故事的编织也比较擅长,所以便将牵牛星和织女星化为了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
七夕节的传说故事
古老传说,牛郎是人间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每天和一头老牛一起生活,日子艰苦。织女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孙女,是有着超凡“女红”技艺的神仙。原本不可能相识相爱的牛郎织女,但在老牛牵线下,成就了姻缘。婚后,俩人男耕女织,相亲相爱,并育有一儿一女。故事至此,让人们看到了古时“巧配”的爱情如纯洁花朵,结出了幸福婚姻的果实。可以说,“七夕”故事的开头,正是热恋中的少男少女最为盼望的归宿,美丽的爱情之花,结出了婚姻之果,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事?此时,相爱的人们都会誓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伴到白头。
然而,“七夕”故事情节突变。王母娘娘听说织女“不守天规”,“私奔”到人间,派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牛郎不见织女,披上牛皮、担上儿女一路追到天上,就在要追上织女时,狠心的王母娘娘拔下头簪,划出天河使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故事向坏的方向陡然急转!恰似婚姻遇到了油盐酱醋茶,琐碎的家务、萎缩的沟通,所谓的“七年之痒”等扑面袭来,好比破坏婚姻的“王母”。争吵、抱怨、生活的烦恼,就像捉拿织女的天兵天将。心在离散,幸福遇到了拐弯,正如有人怨恨说,婚姻成了爱情的坟墓。可是,谁是掘墓人?谁又在婚姻生活中消耗了爱的热情?有数据显示,我国离婚率正在连年上涨。破裂的婚姻仿佛在曾经相爱的夫妻间划出了一条天河,相见不相识,寂寞孤独冷,谁不细心呵护婚姻,他的爱情就会发霉,既便追悔莫及,也只能兴叹不已。
人世间五味杂陈,喜剧和悲剧相互转换,人们更渴望喜剧结尾。“七夕”故事再次逆转,一群小喜鹊,感动于牛郎织女的真情,每到七月七日,就拔下美丽的羽毛,架成彩虹桥,让这对相思一年的夫妇在这一夜相会,重温脉脉情话。现实中,婚姻不在,儿女尚在,既便相隔万水千山,孩子永远是母亲的牵挂。鹊桥相会的桥段,对映现实,与离婚夫妻探视孩子何其相像。离婚可使原是夫妻的俩人形同陌路,但共同的孩子却不会陌生,让无辜的孩子承受不幸婚姻的苦果,悲哉、怜哉、悔哉。
其实,无价的爱情、美满的婚姻,不懂得珍惜,不认真雕琢,再好的爱情、婚姻也会枯萎。“七夕”故事告诉我们,亲历爱情,走进婚姻,俩人就要心心相印、时时沟通,相互体谅,理解体贴,共同应对生活磨励。有人曾说,良好的艺术言语如同美食,深入人的心腹。但愿良好的沟通,让天下夫妻好花常开,幸福常在。
七夕节定在七月初七的原因
之所以将七夕节定在七月初七,流传下来的说法有下面这几种:
说法一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传说,规定两人每年只能在七月七日这天鹊桥相会。
说法二
关于乞巧的记载。据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
说法三
“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
说法四
“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说法五
“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同时七夕节也被称之为“女儿节”。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七夕什么时候被说成是中国情人节的
2007年开始,有人将七夕与情人节并提,2008年的时候开始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加上商家的促销炒作,七夕正式以中国情人节的头衔出现在公众视野。
2006年5月20日, 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之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始于中国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
古时七夕节习俗“七巧”最初指什么
古时七夕节习俗“七巧”最初指什么七夕节的“七巧”习俗是什么意思乞求七巧艺。
穿针乞巧,也叫“赛巧”,即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称为“输巧”,“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七夕又叫乞巧节:
七月七的七娘会,广东多称“拜七姐”,闽台即称为“拜七娘妈”。在新中国成立前,“七夕”是靓女们的盛大节日。旧时代靓女们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广东旧时过七巧节是非常热闹的。宋代刘克庄曾有诗咏道:“瓜果跽拳祝,喉罗朴卖声。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在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各种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种花果、仕女、器物、宫室模型等物。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浸,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或组织大家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 *** 精巧。传统“七姐诞”庆祝仪式由农历七月初六晚开始,为期一至二晚。不同地方庆祝“七姐诞”的仪式各有不同特色。“七姐诞”乞巧习俗在东南亚地区也很流行。
在福建闽南、浙江温岭和台湾等地即称为拜“七娘妈”,七娘妈又称七星妈、七星娘娘、七星夫人、七娘夫人等,为织女星化身。七夕是“七娘妈”的诞辰日,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每年这天,人们三五成群到七娘妈庙供奉花果、脂粉、牲礼等。这天,台湾民间还流行一种“成人礼”,即孩子长到满15岁时,父母领着他带着供品到七娘妈庙酬谢,答谢“七娘妈”保护孩子度过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在这一天,台南地区要为16岁的孩子“做十六岁”,行成人礼。有的家长除了在七夕节这天祭谢“七娘妈”之外,还专门为孩子举行成人礼的事而宴请亲友,庆贺一番。闽南、台湾民间七夕虽不很重乞巧,但很看重保健食俗。每到七夕之际,几乎家家户户要买来中药使君子和石榴。石塘七夕习俗流行于浙江温岭沿海的石塘、箬山一带,为16岁以下儿童于七夕节之日向七娘妈祈福的传统民间活动。石塘先民于三百多年前从闽南迁入,此习俗随之而来,存续至今。主祭者为女性长辈。
七夕情人节送男朋友/女朋友什么礼物比较好??
一年一度的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又快到了,虽然只是故事,但现实生活中也把七夕当成是中国一个最传统的情人佳节,在这一天男女双方都会送上一份值得纪念的礼物送给对方,在发达的中国,也有许多的男女朋友并未知道应该如何选择所送礼物是否对方须要或者喜欢,在这里就让朋友们一起讨论下这个问题..(1)【创意U盘】:我这里说的是外观造型和特别很美丽的那些U盘,不是指普普通通的U盘,送U盘不仅实用,而且很耐用。更多要的是U盘代表的不仅是可以储存信息,更重要的是贮存情谊。一辈子的情,锁定创意U盘。 (2)【水晶钢琴】:水晶钢琴是现在很流行的一种礼物,主要是因为水晶钢琴不仅美丽,而且可以放歌曲,还可以利用你的照片弄上去,这样的话,这份礼物不仅可以是摆设,更可以是留恋,是祝福,是温馨。相当不错的礼物。 (3)【爱情上上签】:这个是现在很热门的礼物。就是很多签一起,组成的一份礼物,签上的内容大概是“帮我搓搓背”,“亲我一下”,“明天请我吃早餐”之类比较有趣的要求,然后抽中了就要求你这样做,这样玩大家都很开心的,呵呵。非常不错的一份创意礼物,可以考虑一下。 (4)【熊仔花束】:这个比较特殊,因为是一束花,但是又是不会凋谢的花,里面都是狗熊,一大堆小狗熊构成的,再夹上一张你的卡片,写上你的祝福的语句,也是一个很潮流的礼物选择。 (5)【可刻字巧克力】:巧克力一般都是情侣之间送礼物的,你也可以尝试一下。女生是很喜欢吃巧克力的,特别是那种可以刻字的,写上你想说的话,写出你的真情实感,然后加上完美的包装设计,。然后送给她,这不仅浪漫,而且还有好吃的,她绝对喜欢! (6)【数码相框】:数码相框是新出事物,就是说一个相框可以换多张图片,而且好像电脑屏幕一样清晰,现在很多人都很喜欢。你可以在相框中用电脑导入多张对她人生有意义的相片,也可以加入你的一些相片。然后送给她,她见到肯定很高兴的啦。这个你也可以考虑一下。 (7)【个性变色杯】:这种杯是你提供她的照片,然后定做,在杯没有装水的时候,杯子是看不到照片的,但是杯子装了水,她的照片就显示出来了,很有特色。也很有创意,另外,你也可以定做情侣套装的,那样更是好。 (8)【更佳女友证书】:哈哈,想不到吧,也是现在很潮流的一种礼物,就是你送她一个证书,注明她的名字。名为“更佳女友证”,或者你可以恶搞一下,反正资料是你提供的,两个人之间开心就行了,呵呵。(我说的是个性证书,网上一般20元左右一个,很好看的,你不要去买几毛钱的奖状送啊,呵呵) (9)【爱情圣旨】:这个是很特别很创意的礼物,主要是以圣旨的形式,写出你对她的一些心里话,让她在感受节日温馨的同时能感觉到你的温暖,这种礼物很新奇, *** 店上有得卖,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搜索一下,呵呵。 (10)【超级祝福短信】:这个很新颖,就是去威客平台,叫威客帮你发祝福短信给她的手机。你提供手机号码就行了,几百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威客爱好者就会争着以你的名誉给她发各种各样的创意祝福短信,让她的手机爆出惊喜。呵呵,这类平台,猪八戒威客,任务中国都挺不错的,很多人选择,呵呵,这种礼物,绝对创意! 呵呵,好了,这么多你总可以挑一样了吧,我手打字都打累了,呵呵。不过上面所说的很多都比较有创意,一般都是网上的 *** 店才有得卖的。你自己把握一下吧。如果你还没有什么头绪的话,可以去百度一下【一心一意礼品 】 ,那里有很多更好的建议, *** 了现在最火最有创意的礼物,我觉得那里很好,也是我朋友介绍给我的,我在那里买过三份礼物,送给她她都很喜欢,特别是那个更佳女友证书,当时她高兴到我都不知如何形容了,呵呵。 好了,啰嗦了这么久,希望能帮到您吧,祝你们两个都能开心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