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 的传统节日是什么时候

adminbo 知识百科 60 0

*** 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 的传统节日是什么时候


*** 的传统节日主要有:1、圣纪节;2、开斋节;3、古尔邦节。 *** 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 *** 寺,又称礼拜寺。 *** 这三个节日都和当地的宗教有关,开斋节是开放斋戒的节日,一般举行三天,主要都是在 *** 寺里面吃开斋饭,古尔邦节又叫忠孝节,在开斋节后七十天举行,而圣纪节是纪念 *** 诞辰的纪念日。
开斋节是 *** 教的主要节日之一,时间为 *** 教历的每年九月初,新月出现,至十月初见到新月,为期一个月。斋月里, *** 的饮食一般为牛羊肉等。
古尔邦, *** 语音译“尔德·古尔邦”,意为“牺牲”、“献身”,故亦称“宰牲节”、“忠孝节”。大部地区的 *** 称为“小尔德”,是 *** 教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十天举行。
圣纪节,是纪念 *** 教先知 *** 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由于 *** 的诞辰与逝世恰巧都在 *** 教历三月十二日,因此, *** 一般合称“圣纪”。

*** 有什么传统节日 *** 有什么传统节日和风俗


*** 有开斋节、圣纪节、古尔邦节、阿术拉日、登宵节、白拉台节、盖尔德节、法图麦节等等。其中三大重要节日是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 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 人口众多,分布很广,主要在宁夏 *** 自治区,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等地也有分布。
开斋节是开放斋戒的节日,一般举行三天,主要都是在 *** 寺里面吃开斋饭,古尔邦节又叫忠孝节,在开斋节后七十天举行,而圣纪节是纪念 *** 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
*** 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但是 *** 的节日和其他民族的节日有所不同, *** 人民不过年,他们习惯庆祝 *** 教的节日,因为 *** 的大多是节日都是和宗教信仰有关的。
*** 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学术界一般认为 *** 大致形成于明代,而元代是 *** 形成的准备时期,明代是 *** 民族最终形成的时期。各地 *** 还以不同的形式参加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五四运动和中国 *** 成立,为 *** 人民的彻底解放指明了方向。
不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 *** 族在历史上都涌现过不少杰出的人物,对当时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请列举一个国家和我国一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并说说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

两个传统节日,一个外国的,一个我国少数民族的,还有节日的文化内涵.
圣诞节

每年12月25日是全世界大多数基督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

教会开始并无圣诞节,约在耶稣升天后百余年内才有。据说:之一个圣诞节是在公元138年,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倡议举行。而教会史载之一个圣诞节则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经未明记耶稣生于何时,故各地圣诞节日期各异。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罗马教廷定12月
25日为圣诞节。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会领袖在伯利恒聚会,进一步予以确定,从此世界大多数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为圣诞节。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开始流行起来了。

由于圣经记载耶稣生于夜间,故传统称12月24日夜为“圣诞夜”或“平安夜”。

圣诞节的来历

12月25日的圣诞节是庆祝基督教创始人耶稣基督生日的日子,是西方国家更大、人们最喜爱的节日。

据基督教徒的圣书《圣经》记载,上帝决定让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投生人间,找个母亲,然后就在人间生活,以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学习热爱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热爱。“圣诞节”的意思是“庆祝基督”,庆祝一个年轻的犹太妇女玛丽娅生下耶稣的时刻。

《圣经》记载,玛丽娅和木匠约瑟夫订了婚。可是,在他们同居之前,约瑟夫发现玛丽娅已怀孕。因为约瑟夫是个正派的人,又不想把这件事说出去让她丢脸,所以他想悄悄地和她分手。他正在考虑这事时,上帝的天使出现在他的梦中,对他说,“不要嘀咕了,把玛丽娅娶回家。她怀的孩子来自圣灵。她将生下个男孩子,你们给孩子起名叫耶稣,因为他将从罪恶中拯救人们。”

尽管耶稣的确切生日并不清楚,大约是在2000年前,但是日历按着假定日期把时间分为公元前(耶稣基督诞生前)和公元后。在公元后的头三百年间,耶稣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庆祝的。最后,在公元354年,教堂的领导人把12月25日定为耶稣基督的生日。

圣诞节的来历
圣诞节是基督教世界更大的节日。4世纪初,1月6日是罗马帝国东部各教会纪念耶稣降生和受洗的双重节日、称为“主显节”(亦称“显现节”)即上帝通过耶稣向世人显示自己。当时只有耶路撒冷的教会例外,那里只纪念耶稣的诞生而不纪念耶稣的受洗。后来历史学家们在罗马基督徒习用的日历中发现公元354年12月25日页内记录着:“基督降生在犹大的伯利恒。”
经过研究,一般认为12月25日为圣诞节,可能开始于公元336年的罗马教会,约在公元375年传到小亚细亚的安提阿,公元430年传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耶路撒冷的教会接受得最晚,而亚美尼亚的教会则仍然坚持1月6日主显节是耶稣的诞辰。
12月25日原来是波斯太阳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的诞辰,是一个异教徒节日,同时太阳神也是罗马国教众神之一。这一天又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崇拜太阳神的异教徒都把这一天当作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可能由于这个原因,罗马教会才选择这一天作为圣诞节。这是教会初期力图把异教徒的风俗习惯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后来,虽然大多数教会都接受12月25日为圣诞节,但又固各地教会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日期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为圣诞节节期,各地教会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在这段节期之内庆祝圣诞节。自从12月25日被大多数教会公认为圣诞节后,原来1月6日的主显节就只纪念耶稣受洗了,但天主教会又把1月6日定为“三王来朝节”,以纪念耶稣生时东方三王(即三位博士)来朝拜的故事。
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圣诞节已成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广大非基督徒群众的一个重要节日。在欧美许多国家里,人们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把它和新年连在一起,而庆祝活动之热闹与隆重大大超过了新年,成为一个全民的节日。12月25日的主要纪念活动都与耶稣降生的传说有关。从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似我国过春节。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更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更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之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乇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700年历史。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谷也日益广泛。

泼水节的传说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
可是泼水节由来的传说却有两种。: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更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而位于丽江华坪地区的傣家泼水节的故事却独具特色。这里的傣族人是中国乃至亚洲纬度最北的傣族部落。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泼水节的活动
泼水节历时三日。之一天,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第二天泼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块进行丢包和物资交流。
泼水节一般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畔举行。当晨曦映红“黎明之城”的时候,各族群众便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一声号令,一支支高升腾空而起,直穿云宵,一艘艘龙舟箭一般,直冲对岸。此时,千万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钅芒)锣、象脚鼓一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
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 *** ,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钅芒)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翩翩起舞。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痴,通宵达旦。
“丢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专场游戏。“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 *** ,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如此,花包飞来飞去,最后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双方悄悄退出丢包场,找一个幽静的地方依肩私语去了。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以下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列表:
1. 汉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2.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白月亮节、鹰狩猎、马头琴音乐节、黄河龙舟节;
3. *** :开斋节、古尔邦节、尼娜拉节、加尕哈节、双色节;
4. 藏族:藏历新年、萨嘎庆典、格桑花节、雪顿节、谢师宴;
5. *** 尔族:古尔邦节、肉孜节、苏克尔节、库尔班大儿节、图尔披合节;
6. 哈萨克族:科技篝火、拜什墩节、纳德阿里节、第比特节、卡拉麦里节;
7. 彝族:三月节、盘玉节、火把节、阿诺会节、摆笼节;
8. 朝鲜族:答谢节、丰收节、新谷节、水灵节、蒲津节;
9. 白族:泼水节、三月街节、石头节、撒拉祭、芦笙节;
10. 苗族:苗族年、龙船节、弥勒会、板凳会、鼓楼会;
11. 傣族:泼水节、新寨会、赛银杏、佛山会、关门会;
12. 壮族:壮年节、歌圩、牛王节、五月朝节、排涝节;
13. 瑶族:吃新节、尝新节、南诏节、药王节、阿努节;
14. 黎族:吊新节、耍龙舟、逛场会、谷平会、沙巴会;
15. 布依族:歌墟会、扫雷会、牛王会、靛戏会、铜鼓会;
16. 侗族:鼓楼节、回龙节、盘龙节、芦笙节、竹林祭;
17. 满族: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天津庙会、桂花会、紫禁城庙会;
18. 土家族:坝坝节、板王节、花会、碾米节、大峡谷庙会;
19. 柯尔克孜族:科克孜节、阔克苏姆节、艾尔哈孜节、和田人家节、喀什嘎拉哈孜节;
20. 达斡尔族:达斡尔年、敖包会、罕哈哈节、哈达湖冬捕节、赛当家节;
21. 仫佬族:正月会、赛猪会、龙船会、耍水火箭、原始文化祭;
22. 羌族:羌族年、羌族三月三、堆谷节、射影节、上川节;
23. 布朗族:过朝节、蜜扎节、测花节、梭拉节、具神节;
24. 景颇族:万年历节、慕播节、四方贺节、新米节、新年会;
25. 怒族:怒族年、香山节、挤占节、曲水节、阿诺奇祭;

*** 、侗族、白族、壮族、蒙古族、纳西族 分别过什么传统节日

*** 民间节日主要有: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 *** 教历计算的。
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普遍。有些地区还有在十月或十一月过侗年。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
月初二花朝节。
二月初二晒布节。
三月三是清明节,同时也是壮族的歌节。
四月初八是牛魂节,又叫做脱轭节。
六月初二为莫大一王节,是为纪念敢于反抗封建皇帝的壮族英雄莫一的。
七月十四至十六是中元节,俗称鬼节。这是壮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
七月二十日晚上壮族台望节。
火把节、三月街(民族节)、清明节、中元节、冬至是白族传统的节日。除此之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
蒙古族 白节 春节 敖包节 成吉思汗纪念节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火把节、东巴会、棒棒会、三朵节、三月会、七月会。(说一下 我就是纳西族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