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齿苋是什么呢?马齿苋的俗称是什么 马齿苋又叫什么

adminbo 知识百科 65 0

马齿苋是什么呢?

马齿苋(学名:Portulaca oleracea L.)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茎平卧或斜倚,伏地铺散,多分枝,圆柱形,长10-15厘米淡绿色或带暗红色。叶互生,有时近对生,叶片扁平,肥厚,倒卵形,似马齿状,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或带暗红色;叶柄粗短。花无梗,午时盛开;苞片叶状,近轮生;萼片对生,绿色,盔形,背部具龙骨状凸起,基部合生;花瓣黄色,倒卵形;雄蕊通常8,或更多,花药黄色;子房无毛,花柱比雄蕊稍长,柱头线形。蒴果卵球形;种子细小,多数,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泽,具小疣状凸起。花期5-8月,果期6-9月。
中国南北各地均产。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涝,生活力强,生于菜园、农田、路旁,为田间常见杂草。广布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种子明目;还可作兽药和农药;嫩茎叶可作蔬菜,味酸,也是很好的饲料。

马齿苋的俗称是什么 马齿苋又叫什么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这是什么菜?学名叫什么?烟台叫马洲菜,跟马齿苋,在烟台都叫马洲菜

科山苜楂又称山麦楂或者山菜,属落叶小乔木,叶子对生,长椭圆形,嫩芽及嫩叶翠绿,均可食用。每年清明节至5月中旬,是山苜楂更佳的采集时间。清代李渔曾说:“饮食之道,细切肉类不及禽鸟之野味,野味又不及佳蔬,这是它更接近自然的缘故。”
 山苜楂山珍野蔬——山苜楂山苜楂它的生存环境与条件要求极高,只生长在高山上,拥天地之灵气,吸山川之精华,沐娇阳之恩宠,得雨露之滋润,称得上“深宫之闺秀”。
据说,它只生长在山东半岛的丘陵地带,甚至在同纬度的朝鲜半岛上亦找不到它的踪影。只有山东半岛东部(局部)小丘陵南侧的向阳处,才能找到它,因而称得上“冰清玉洁”,是纯粹的山野菜,是百分之百的绿色天然食品。

 

中草药:地锦草(俗名血见愁)与马齿苋的区别和药用价值功效是什么?

地锦草,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地锦或斑地锦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其性味辛平,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之功效。用于痢疾,泄泻,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疮疖痈肿,湿热黄疸。
马齿苋,中药名。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肥厚多汁,无毛,高10-30cm,生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向阳处。国内各地均有分布。该种为药食两用植物。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种子明目。
一、科属不同

地锦草为大戟科大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而马齿苋则是马齿苋科马齿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二、植物形态不同
地锦草:一年生匍匐草本。茎纤细,近基部分枝,带紫红色,无毛。叶对生;叶柄极短;托叶线形,通常3裂;叶片长圆形,长4-10mm,宽4-6mm,先端钝圆,基部偏狭,边缘有细齿,两面无毛或疏生柔毛,绿色或淡红色。杯状花序单生于叶腋;总苞倒圆锥形,浅红色,顶端4裂,裂片长三角形;腺体4,长圆形,有白色花瓣状附属物;子房3室;花柱3,2裂。蒴果三棱状球形,光滑无毛;种子卵形,黑褐色,外被白色蜡粉,长约1.2mm,宽约0.7mm。花期 6-10月,果实7月渐次成熟。

马齿苋: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茎平卧,伏地铺散,枝淡绿色或带暗红色。叶互生,叶片扁平,肥厚,似马齿状,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或带暗红色;叶柄粗短。花无梗,午时盛开;苞片叶状;萼片绿色,盔形;花瓣黄色,倒卵形;雄蕊花药黄色;子房无毛。蒴果卵球形;种子细小,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泽。花期5-8月,果期6-9月。

马齿苋是野菜,但它有很高的保健价值,你知道它的功效是什么吗?

马齿苋是野菜,但它有很高的保健价值,你知道它的功效是什么吗?

马齿苋是我们小时候常见的一种野菜,它不仅可以作为食材,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马齿苋中含有丰富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多巴等活性物质,可以激发血管中的受体,使血管收缩。促进人体血压升高。同时还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和心脏的律动增强。由于马齿苋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可以有效降低人体心血管病发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