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的作用有那些?人造卫星的作用 人造卫星对人类生活的作用

adminbo 知识百科 60 0

人造卫星的作用有那些?

1、人造地球卫星同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但其功能和用途各不相同,区分开来大致可分为通信、气象、资源、侦察、导航五大类。
2、通信卫星。它的功能是为人们传递电视、 *** 信号的。没有它,就很难打越洋 *** 或观看世界新闻、国际比赛。
3、气象卫星。它携带的遥感设备俯瞰整个地球大气层,对地球上的风、云、雨以及森林火灾进行监测。气象卫星收回的图像和数据,是气象科技人员准确预报全球天气的依据。
4、地球资源卫星。它利用遥感仪器来发现在地面和低空难以发现的地理特征,利用它所获得的资料,可准确估计地球上各地区的植被、地质、水文、海水等方面的资源情况。
5、侦察卫星。它携带有分辨率很高的照相机、摄相机对地面目标进行拍摄,可准确地反映地面部队的调动、集结及各种军事设施的变化。
6、导航卫星。帮助海上航行的船只辨明方向和位置。舰船通过对两颗以上卫星的观察和测距,准确地知道自己所处地理位置的坐标。

人造卫星的作用 人造卫星对人类生活的作用

  人造卫星主要作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天气预报、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区域规划、通信、跟踪、导航等各个领域。人造地球卫星指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简称人造卫星。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

  人造卫星按用途可分为三大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应用卫星。科学卫星主要包括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用来研究高层大气、地球辐射带、地球磁层、太阳辐射等。技术试验卫星是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应用卫星是直接为人类服务的卫星,种类最多,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等。

   气象卫星

  气象卫星利用所携带的各种气象遥感器,接收和测量来自地球、海洋和大气的可见光辐射、红外线辐射和微波辐射信息,再将它们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地面接收站。气象人员根据收集的信息,经过处理,得出全球大气温度、湿度、风等气象要素资料。

  几小时就可得到全球气象资料,从而做出长期天气预报,确定台风中心位置和变化,预报台风和其它暴。气象卫星对于保证航海和航空的安全,保证农业、渔业和畜牧业生产,都有很大作用。

  气象卫星在军事活动中的应用也日益加强,有的国家已建立了全球性的军事气象资料的收集系统,向军事单位提供实时的或非实时的气象资料。随着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气象遥感器将向多样化、高精度方向发展,大大丰富气象预报的内容和提高预报精度。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椭圆运动,在这个过程中,角动量、动量、机械能守恒吗,请给出详细过程,谢谢。

角动量守恒。卫星绕地球时只受万有引力,其方向从卫星指向地心,则卫星受合力矩为0,根据角动量守恒定理(若合外力矩为零,则系统的角动量守恒),角动量守恒。
动能不守恒。因为卫星在太空运动,几乎没有阻力,机械能守恒,又是椭圆轨道,所以R变化,即重力势能变化,综上得出动能会变化。
动量不守恒。动能不守恒,根据动能定理,可得速度变化,动量是物体速度和质量的乘积,卫星质量不变,所以动量变化。

人造卫星在入轨之后,还需要继续加速运行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很多国家都相继向地外发射了大量人造卫星,包括的种类也多种多样,比如气象、通讯、测绘、农业、环保、侦察等卫星,这些人造物体分别以相应的高度围绕着地球作周期性运行。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消息,那就是有的卫星需要定期补充燃料来维持它们的运行轨道,难道它们在入轨以后需要实施进一步的加速吗?

如果人造卫星是垂直打上天,一直都是垂直上到几万公里后会怎样?

1.上天后几万公里发动机没燃料了,停止加速了,(此时已经超过之一宇宙速度)卫星会不会绕地球不停地转啊?会与不会说明原因??
2.而速度没达到之一宇宙速度呢?会不会绕地球转???
记住,卫星是垂直地球打上天去的
看来大家没懂我问什么:火箭在地上起飞,那是不是垂直向天飞啊?是吧,
那它以这个不变的方向,垂直向天打上去,那火箭不停地加速,不久后燃料完了,
问:火箭带着的卫星,最终会怎样,到底会怎样?速度大过或者说小过之一宇宙速度会怎样???
��这个问题问得好!这里有很多知识的应用。

��1、“人造卫星垂直打上天”,这里“垂直”是相对地球而言的。因为,地球在自转,如果火箭载卫星垂直于地面发射,并且在空中不调方向,卫星垂直地面发射时就获得一个切向的线速度v(由惯性定律可知),所以火箭载卫星的运行路线在地球上看不是垂直向上的。卫星线速度也就是发射点的地表线速度,为了方便讨论,考虑发射点在赤道上得到线速度更大v=2πR/T,R为地球半径,T为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计算得出地表赤道处的线速度v≈465米/秒(在纬度为30度地表的线速度为402米/秒,纬度为60度地表的线速度为232.5米/秒)。如果是在两极点垂直发射,如果最终到达的高度不够,不能脱离地球引力(被别的星体吸走),则卫星最终会落回地球。

��2、卫星在上天几万公里后停止加速,那么卫星在竖直方向上只受地球引力作用,并且随着卫星高度的增大,地球对卫星的引力就越小,所以卫星竖直方向上做加速变小的变减速运动。当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减小为0时,如果线速度v满足关系式:GMm/r²=mv²/r,即v²r=GM(G引力常量,M地球质量,r卫星距地心距离)。地球质量为5.98×10^24kg,G=6.67x10^-11 N·m²/kg²,计算得出,r≈184万公里(地球赤道半径0.6378万公里,同步卫星轨道距地约3.6万公里,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万公里;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近地点平均距离约4150万公里)。这时,卫星的向心力刚好等于它受的地球引力,所以卫星会绕地球不停做圆周运动。

��3、如果卫星竖直速度减速至0时能到达至少r=184万公里处,则能绕地球运动(到184万公里竖直速度刚好为0,则做圆周运动)。如果,到达184万公里时卫星竖直速度不为0,则这个速度和切向速度v的合速度与竖直方向有夹角。这个夹角越大,卫星做椭圆运动的轨迹就越圆;这个夹角越小,卫星做椭圆运动的轨迹就越扁。如果“轨迹”太扁了,会不会撞到地球呢?这相当于把半径为184万公里的圆放大的同时压扁(椭圆面积增大,长半轴大于184万公里),要做到椭圆的短半轴为0.6378万公里时,卫星就能撞回地球。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如果能做到就要求椭圆轨迹的长半轴是短半轴的几万倍,但这时长半轴就达上亿万公里,卫星早已脱离地球,不再绕地球运动。地面垂直发射,以第二宇宙速度发射时,就是这样的情况。当地面垂直发射大于第二宇宙速度时,卫星脱离地球束缚在太空运动。

��4、如果卫星竖直速度减速至0时不能到达r=184万公里处,则线速度v产生的向心力小于万有引力,则卫星竖直方向(卫星与地心连线的方向上)的合力永不为0,且是万有引力总大于卫星向心力,所以卫星会掉回地球,下落的轨迹是螺旋线(一边绕地球运动一边加速下落)。

��5、之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都是指地面发射速度,不是指飞行器的最终运行速度,它们是能量守恒推导出来的,并且不涉及空中加速情形。之一宇宙速度比较特殊,可以由向心运动等于万有引力推导得出,因为这是绕地表运动的发射速度(以之一宇宙速度发射,空中不再加速,刚好能绕地球运动),发射速度和运行速度近似相等。但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发射速度不等于运行速度,卫星发射升空的过程万有引力和向心力都是变化的,所以由能量守恒来推导。卫星能做圆周运动必满足关系式v²r=GM,v是切向运行速度(线速度),不是发射速度。圆周运动的半径越大,则线速度越小。所以,以之一宇宙速度发射卫星,升空后必须调整火箭角度,只有使卫星切向运行速度等于之一宇宙速度时,卫星才能绕地球圆周运动,否则落回地球。

��6、火箭在地面上发射,如果是为了发射地球卫星,一般不垂直向上飞。火箭在地面刚发射时是垂直的,这样能获得更大的推力,但到空中后就要根据需要调整角度,避免浪费能量和避免不能绕地运动。如果是以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发射,那就是发射脱离地球的卫星,垂直发射后垂直向上运动也可以脱离地球,角度调整到脱离地球后再考虑也不迟。这里火箭“垂直向上”运动是垂直地球表面,不是垂直于发射点。对于发射点而言,火箭“垂直向上”的轨迹是螺旋线的,前面已经根据切向线速度的存在分析了原因。

��7、垂直发射的发射点如果不在赤道上,还要做诸多考虑,问题比较复杂。我又分析又打字很累,估计也不是你理解的范围。如果感兴趣,推荐一个好网站,有不少基础知识供学习参考。 http://www.tanghu.net/bm/wuli/menu8_webjiaoxue/wangshangjiaoxue/two/XXlianjie2.htm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