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婆汤 奈何桥歌词
怎么下载遥远的 *** 轻颤,
在天边渺茫的响起,
再沉落……
那是奈何桥上,
亡魂不舍昼夜的歌声……
奈何桥上,孟婆悠悠端起汤碗……
来者形形 *** ,
有木然,有平静,有狰狞,有恐惧……
半推半就,颤颤微微……
汤端一饮而尽,
终究没人逃的脱,
终究要喝的一点不少,一点不多……
孟婆悠悠端碗汤,孟婆悠悠收汤碗……
走在这奈何桥上也是步履稳稳,丝毫不乱……
心静如镜,心沉如石……
桥这边寂寂无声……
因为心死,失了往生的记忆……
桥那边哀哀呛天……
因为心动,忘不掉今世的缠缠绵绵
“来生,再续前缘”……
孟婆偶尔听到飘至耳边的来声言,浅浅一笑……
低头看那一锅汤,一锅普通的汤……
只因加了一味叫遗忘的调料,也抵过了曾经的山盟海誓
记忆小舟搁浅……
苍海一栗
大风大浪已是过眼云烟……
偶尔觉得
许多今生从未做过
没有什么磐石真的不移,
世间最残酷的事是等待……
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
等到昙花再开
等到风景看透
饮尽孟婆汤的刹那,
没有和着泪水吞咽……
却似曾相识的事……
这一生,牵她的手,
爱了,就牢牢的、牢牢的靠近
不要在茫茫人海中丢了彼此
还是……
你是你,我是我,互不相欠,各奔幸福……
即使梦中遇见了也不要打招呼,
笑笑,然后擦肩过
或者让我一生都拥有着你,
或者我们永远都不要相见……
关于孟婆汤 奈何桥的传说
奈何桥的来历:桥可通神、通仙、通天国,也可以通鬼、通冥府、通地狱。从民间文化的层面看来,桥梁及其象征性甚至更多地被人们用来在人与鬼、生与死之间建立联系或形成过渡与中介。
与“神话”与“仙话”相映成趣的是,中国民间口碑文学中,另有一类独特的“鬼话”。虽然我们常用“鬼话连篇”,来形容某人所言荒诞不经或不足为信,可是在民间“鬼话”里反复出现的“桥”,却不是偶然的,在我们看来,它并不荒诞。在中国民间信仰里,“鬼”是由于死亡而产生的一类消极的超自然存在。中国各地流传的许多鬼话中,桥梁往往是鬼,尤其是溺死者的鬼魂出没之所。
那些水死或从桥上跌落水中而死者的鬼魂,总是在桥梁上下或左右桥头,为自己寻找替身者,以便使自己能够托生而转世。在这个意义上,桥梁既是死者的鬼魂脱离阴间,转生到阳世的所在,又是新的死者不断续出,由阳间去冥途的所在,生命与死亡的交替和转化,是以桥为中介而实现的。在日本,也有冤死者的鬼魂或者怨灵,徘徊于桥上,常在“桥普请”时,弄歪桥板使人落水的说法。
一些心地善良,不忍拖人落水做替身的水鬼,在鬼话中虽然不能马上托身转世为人,却往往能够在冥府升官,或最终总能感动冥府阎王,甚至得到阎王的特许转生为人。
有一则题为“陆阿唐”的鬼话,说宝山境内练祁河上原本有座陆家桥,桥南为陆家宅,桥北为唐家宅,两姓人共利此桥,故双方协议于每年的三月份要轮流维修此桥。有一年,陆家修桥时,不幸有一人落水成了水鬼。第二年三月,这个水鬼拖唐家修桥者落水为替身,使自己转世回到了阳间。从此,每年三月修桥时,总要有人落水死亡,人们害怕,遂不敢再修,致使该桥沦于荒废。后来,有一个从唐家入赘陆家,名叫陆阿唐的人,自愿成为替死鬼,让大家放心去修桥。陆阿唐成了水鬼后,不仅不忍心拖他人落水,还在桥下保佑修桥者。于是,他备受陆、唐两姓的奠祭与供性。后来,凡路过此桥者,均要先在桥头拱手,表示对陆阿唐的尊敬,然后才过桥。每年一度到三月修桥时,人们供奉给陆阿唐的香火便更加兴盛,最后终于惊动了陆、唐两家的“土地”。
土地公上天廷告玉帝后,玉帝封陆阿唐为陆桥的桥神,并赐给他一根打鬼棒。从此以后,陆家桥就更加安全了,即使有落水者也不会被淹死,因为陆阿唐受封为桥神以后,一心为民除害。有时候,有人被鬼驱赶,但只要跑到桥上,就会受到桥神陆阿唐的保护。
有趣的是,有一些关于桥的鬼话里,还常有女鬼在阴间生子,又为婴孩求食于桥上或桥头的情节。其中有一个故事说,婴孩被命名为桥,后来还中了头名状元。此外,甚至还有阎王命令他的心腹助手阴才,治理水鬼之患,命他为人们搭架浮桥,从而将功赎罪的鬼话。
孟婆:
据说,孟婆生于西汉时代,自小研读儒家书籍,长大后,开始念诵佛经。
她还在世时,从不回忆过去,也绝不想未来,只是一心一意地劝人不要杀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岁,依然是处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于是人称她为“孟婆老奶”。
后来,孟婆老奶入山修行,直到后汉。因为当时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泄露天机,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为幽冥之神,并为她造筑醧忘台。
在《阎王经》中说,鬼魂在各殿受过刑罚后,依序解送至下一殿,最后转押至第十殿,交付给转轮王。
第十殿掌管鬼魂投生,凡被送到这里来准备投生的鬼魂,都会先被押到由孟婆神所掌管的醧忘台下灌饮迷汤,让鬼魂们忘却前生。
相传孟婆汤的做法,先取在十殿判定要发往各地做人的鬼魂,再加入采自俗世的药材,调合成如酒一般的汤,分成甘、苦、辛、酸、咸五种口味。
凡是预备投生的鬼魂都得饮下孟婆的迷魂汤,如有刁钻狡猾、不肯喝的鬼魂,它的脚底下立刻就会出现钩刀绊住双脚,并有尖锐铜管刺穿喉咙,强迫性的灌下,没有任何鬼魂可以幸免。
孟婆在阴间开有一家孟婆店,而她所住的地方就叫孟婆庄。在清人沈起风的《谐锋》卷八中有一关于孟婆庄的故事:
葛生不喝迷魂汤得返生
从前有一歌妓叫兰蕊,她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妹妹玉蕊。玉蕊和葛生相恋至深,但因为葛生很穷,娶不起玉蕊,后来兰蕊因病而死,葛生则因无力与玉蕊相守一生而殉情。
葛生死后,来到阴曹地府,阎罗王看他死得无辜,就判他投生为人。葛生闻令后,便准备再去投生。
葛生一个人呆呆地走着,忽然来到一个攀满萝藤的棚子底下。只见好几百个男男女女,争先恐后的抢那付瓢杓,急急忙忙的向炉头舀水来喝。
葛生因为走累了,觉得口干,便也想上前去饮用那瓢里的水。这时,有一女子从棚子后面走出来,葛生仔细一看,竟然是兰蕊。
兰蕊问他为何来此,葛生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兰蕊知道后,便轻轻地对葛生附耳说道:
“你难道不知道这里是孟婆庄吗?还好今天孟婆去给寇夫人祝寿,命我暂时掌管瓢杓。要是你和那些人一样,也喝了这瓢里的迷魂汤,你就返生无路了。”
葛生一听,不禁感到庆幸。后来,在兰蕊的指点下,葛生寻得旧路,重返人世。
孟婆庄上喝茶美女相伴
另外,在清人王有光《吴下谚解》的“孟婆汤”中,也有一段关于鬼魂被灌迷魂汤的描写:
人死之后,首先经过的是孟婆庄。众役卒押送鬼魂从孟婆庄的墙外走过,至阎王殿去接受审问。判定后,则将生前旦L录入转回册中。凡是被判转世投胎的鬼魂,就再从孟婆庄走回去。
孟婆庄的门口有一个老婆婆站在那儿招呼来者,步上阶梯,进入里面。
庄内全是雕梁画栋、朱栏石砌;屋内,触目皆是精致华丽的粮],有珠玉做成的帘子,厅中还瞻F一面玉雕的大桌子。
待来者入屋后,老婆婆便叫出三个女孩子来,这三个女孩子分别是孟姜、孟庸与孟戈。三人都穿着红色的裙子和垂着绿袖的上衣,个个如花似玉、貌赛天仙,而且轻声细语地呼唤郎君,还以手拂净席子请来者坐下。
来者坐下后,丫鬟便送上茶水。三个美女环伺在侧,皆以纤纤玉指亲奉送茶,玉环叮叮脆响,阵阵奇香袭人,在如此情境中,实在很难拒绝不喝。
才一接过茶杯,便觉目眩神驰,轻辍一口,只觉清凉无比,其能解渴,不禁一饮而尽。喝到底忽见有一匙左右的浊泥在杯底沉着,待抬眼一看,发现原本貌美迷人的美女和老婆婆都成为僵立的骷禳。
走出门外一看,原先的雕梁画栋尽成朽木,如置身荒郊野外,并忘却生前一切事物。
就在惊慌失措、痛苦不已的当头,忽然大哭堕地,成了一个甚么都不知道的小婴孩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天涯论坛中一篇"喝一碗孟姜汤,走一遍奈何桥"原文谁知道
文学爱好者『我的大学』喝一碗孟婆汤,走一遍奈何桥
遗忘今生:喝一碗孟婆汤,走一边奈何桥
孟姑煮汤,听百虫鸣和狗尾巴草沙沙作响......时如金沙飘,鬓染银丝,汤如旧,人如旧,孟姑变孟婆
过奈何桥,孟婆悠悠端碗汤。来者面容百态,有木然、有平静、狰狞、恐惧甚至嘴角噙笑......汤端一饮而尽,半推半就,颤颤微微......终究没人逃的脱,终究要喝的一点不少,一点不多。孟婆悠悠端碗汤,孟婆也悠悠收汤碗~
前生再怎么深恋,走在这奈何桥上也是步履稳稳不乱丝毫。心静如镜,心沉如石。桥这边寂寂无声,因为心死,失了往生的记忆,桥那边哀哀呛天,因为心动,忘不掉的牵牵缠缠
“来生,再续前缘““负你一颗心,来生还你千行泪”......孟婆偶尔听到飘至耳边的来生言,用眼晴笑笑。低头看一锅汤,是一锅普通的汤,只因加了一味叫遗忘的调料,也抵过了心底的海誓山盟
记忆小舟搁浅,沧海一粟,大风大浪就是明日黄花
偶尔觉得今生从未做过却似曾相识的事物,在脑海如野草星绿,却永远不会记得始终,如草种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
没有什么磐石不移,世间最残酷的是等待。如西凉所言非要记不得梅艳桃红时,天地褪色再幡然醒悟会不会太迟?饮尽孟婆汤的刹那,有几个没有和着泪水吞咽?是悔是恨?
这一生,牵他(她)手,好好过活。此叶发此树,叶落树枯时也已不知化为谁的护花泥了~今生,我们爱了,就牢牢的、牢牢的靠近,不要在茫茫人海中丢了彼此
劫
我原本吴氏。宿于沁园,每年冬末,万株玉兰繁花似锦,芳香四溢。
山林四周种满各类药草,共计千种,无论何季,都能看到药花漫山开遍。家族卑微,生来有姓无名,十五岁嫁入孟家,人称孟娘。夫孟夕与我,悬壶济世已有五载。
那年,秋,清晨有阳光穿过竹帘照进来,我将帘子拉起,推开窗,有露珠从木棂滚落,外面红枫似火,随风盈盈而动。枫下站一女子,粉衣如花,云鬓轻斜,只是面色蜡黄,实有憔悴。“我的下人曾到过府上请过孟郎中,郎中不肯过府,只好亲自来此。”
她道,身边只带了一个小丫头,衣着考究,举止不俗。
“孟娘……”
孟夕的眼睛从我的身上穿过,落在了粉衣女子的身上,我看到他眼中撩起的光晕。那女子虽病容满面,却掩饰不住天生丽质,香艳妖娆,任何男人都会动心。孟夕是个男人,尘世中有血有肉的男人,相宿五年,他想什么,我懂。秋至冬末,时见宝马香车新辙。女子来园频频,气色好了很多,面带红润,笑声朗朗,见到孟夕更是如此。平日里,孟夕在园中越来越沉默,时常一个人很长时间呆在配药房,足不出户,行为隐密而怪异。
我问孟夕:“那女子是何人?”“明珠公主。”孟夕话语不多。那样的女子,兰心惠质,谁看了都会动心。”我叹道。
孟夕背过身只顾配药,故意不睬。“明日我代你替她看病。”我道。“她是我的病人。”孟夕不温不火。我怒,反手将他手中的配药盘打翻在地。整整一个月,彼此没有说过一句话。
每日,总能看到孟夕披着外衣在配药房里呆得很晚,不停的咳嗽。我拉下帘子,讨厌这种装病吓人的模样,像这样的事已经是第三次了。我说过第三次,就再也不会理他,无论他如何耍小聪明也是徒劳。平日装得再像,也瞒不过明珠公主的耳目。“你和孟郎中已一月无语?”她说,眼有嘲意。我看着她冷道:“这是我们夫妻间的事,不用外人闲看。”“皇上已将我配婚与他,他的事就是我的事。”她自始至终没有正看我一眼,说罢,拉起衣裙,在丫环的簇拥下上了香车,渐然远去。
我的手不觉间颤了起来。 如果孟夕变了心,我如何能将他拉回来?一味的放任,结果,只能由他而去。 “你在这儿。”
他来了,踏着地上的枯枝腐叶悄无声息地站到我面前。“你哭了……” 他伸手,我将脸侧过不再看他,任凭他的手指在空中停下。
我转身欲走,衣袖却被他拉住。“孟娘……”
他不停地咳嗽,血溅在了我素白的雪衣上,瞬时,衣袖开出了一朵朵细碎的梅花,含雪怒放。
“血!你在咯血!”我惊道,孤疑的看着他。“你终于肯和我说话了。”他的嘴角挂着血丝,笑着,脸上依旧苍白无力。
“这次,这次全是真的。”他说,很艰难地说。我将手扣住他的腕上,为他把脉。脉像涩而凝重,枯绝虚玄之像。“怎么会是这样,不可能!不可能的!”我喊道。“没有用了,孟娘,身为郎中已知自己活不过十日。”他道。 泪水漫过眼帘,落在指尖,晶莹而又彻透。“我知道自己时日已无多,一直躲着你,让你恨我……”“因为你说过……”
他拉过我的手,放在脸上,轻轻的来回摩挲,很温柔的抚摸。
“因为我说过,有天,你死了,我也会……”
他捂住我的嘴,不让我再说下去。“孟娘,我要你活下来,不再想念我。”他说。“不,我做不到,做不到!”我拼命摇头。有人站在身后清咳了一声道“时候不早,请孟郎中到王府商议与明珠公主大婚之事。”他一身宫中太监扮相,面无表情。孟夕向他欠了欠身道“请公公再给点时间,让我与内人吩咐几句”。
他拉过我,指尖温暖而轻柔。“孟娘,我不会娶公主。”他小声地对我道。
不娶明珠公主就意味着抗旨拒婚。一旦抗旨,并要诛联九族!我的脸毫无血色。他叹了口气,道:“你始终都不肯信我。”
“我不会轻易责怪任何人,答应我,你也不会。”我点了点头。他从袖中掏出一个瓶子,将它放在我的手中,旋即握紧。。“瓶子里面装的,是我苦心研制的药水,喝了可以让人忘了心里最痛苦的人和事。”他用眼睛看着我。“请孟郎中起程!”一旁的公公虽还恭敬,话中早已显出不耐之音。
傍晚,如血夕阳之下,我见到了明珠公主。
我从没见过如此美丽的女子,花容月貌尽失的模样,头发凌乱,目光呆滞,衣袖上有尘埃灰烬。
“孟夕死了。”她说。
“你胡说,他是不会死的。” 我用眼睛盯着她,一字一句清楚地说道。
“是的,他死了。”她哭了,泪水在脸上碎得一片又一片。美丽的女子就连哭泣也是楚楚动人的。“这是他死前要我交给你的。”
她将一封信递到我的手中,信壳上有凝固的血迹,有细小的折痕,显然已备多日。“他宁愿一死也不愿娶我。”
她一个劲地哭诉,腰间除了玉佩香囊之外,还多了一把银匕首。 那银匕首化成灰我也认得是谁的。她撒谎,她一定在撒谎!我目中放着火光,这么多人带走孟夕,定是孟夕不从,便索性将他杀死。
我冷静吸了口气,将孟夕给我的那个瓶盖拔开,将药水斟满两杯碧玉杯中。杯中汤色清洌,无影无味。顺手挑了断魂草的粉末欲放入杯中,耳边又响起孟夕说的话语:“我不会轻易责怪任何人,答应我,你也不会。”她用眼睛看着我,手指一颤,再也无力。
“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东西,他要我们忘了所有。”我说着话,手并不曾碰它。她的嘴角抽了一下,又木无表情地拿起杯子,仰起头一饮而尽。而我没有,我愿意守到真相大白的那天。总有一天,谜底都会揭晓。
我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失忆药水的配方。孟夕仍然想让我忘了他。沉睡一天的公主醒来,用空洞的眼睛微笑着,仍是个无痕的女子,拥有倾城的姿容和万贯家财的女子。而我,仍是孟娘,一个活在回忆中的孟娘,一个一夜之间白了青丝,相思无药可治的孟娘。孟夕死了,最后,只留下一下痴情的女人和一个冬季。
无花的季节,心如死灰。我相信孟夕是爱我的,至少,他用死来成全了我。
春去秋来,年复一年,我只身住在沁园没有离开。我不再替人把脉治病,包括老人和小孩。我只做一种药,能让人忘了心里最痛苦的往事。
世人都叫它孟婆汤。
十年,到我这里求汤之人将门前山路踏成大道。每天,都能看到那些忘了记忆的人,高歌而去,去得两袖清风,无牵无挂。而我,是他们痛苦记忆中唯一知道真相的人。我不断从他们口中搜寻,为的是找到孟夕死时的真相,谁是他的更爱。我得到的答案竟有百余种:
有人说孟夕是死在王爷府中,有人说孟夕是服毒自尽。也有的说是明珠公主一怒之下将他失手杀死。
尽管如此,我仍没有罢手。
那年春季,林中玉兰怒放,洁白如雪,只是寂寞无人赏摘。天渐黑时,来了一个中年妇人,年有四十五六,布衣荆*,面有苦色。“我想买你的孟婆汤。”她道。
“孟婆汤是要用你的痛苦来交换的。”我说。妇人沉思了一会道:“好吧,那我直说无妨,反正喝了孟婆汤我就再也记不起它了。”“十年前,我来过这个地方。那时候这里,还有浓密的树林,中间有条很小的路,窄得只能容下一辆马车。那日,我看到一队人马往树林里走出来,看上去像是宫廷里的待卫。他们簇拥着一位男子上路,看上去很恭敬的样子,忽然,那个男子掏出银匕首,往自己的胸膛刺去,身体滚落下马,周围的待卫都措手不及。听到呼喊,前面马车上的华衣女子不顾车速的跳到地上,直奔向他,嘴里不停的喊着他的名字,衣裳上绰四凶拥难!?“我没法忘了那一幕,所有可以烙上的记忆是可怕的。”妇人闭上眼睛道。“那男子可叫孟夕?”我不动声色地问道,心在隐隐抽痛”“是的,这个人的名字,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掉。”“他临终前可曾说了什么?”“他说不想负了公主。”“他死时仍挽着公主的手,握得那么紧,最后侍卫不得不将他俩强行分开。我没法再看下去,至今仍不明白,两人那么相爱,为何还要以死来解脱?“我听到自己心碎的声音,里面有鲜红的血溢出,很痛,刻骨铭心的痛。公主没有说谎。她并没有杀孟夕,那把银匕首是她从孟夕身上取下保存的。无可否认,孟夕爱上了我和公主,他没有办法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为此受尽煎熬,只好以死来解脱。
我恨他,恨他让我痴寻谜底十年。十年,才知道,他说过的一切,原来,只是欺骗。我给了妇人一碗孟婆汤,看着她喝下,睡去,无牵无挂地离开。我心中有种可怕的预感,有些事在她来之后将要发生。
那日,我坐在窗前独自饮酒,一杯接着一杯。温酒的炉火快要熄灭,屋中乍冷还暖,最难将息。酒未完,门已被人推开。一个雍容华贵的美貌妇人站在了我面前。
“请给我碗孟婆汤。“她道,声音轻柔似水。面容已显憔悴,再多的脂粉也掩饰不住快要逝去的年华。我知道她是谁。之一个饮下孟婆汤的女子,依旧逃不过俗世的劫。如今,她来了,就像冥冥中注定的轮回。我摇了摇头,没有看她。“药已经被我毁了,今后世上,再也没有孟婆汤。”我恨她,却又觉得她可怜,红尘中错爱别人的女子都很可怜。“不可能!”公主拔出佩在腰间的银匕首,架在我的脖子上。我能感到自己的动脉被冰冷的匕首压得突突直跳,我不怕,我的灵魂早已死掉,在知道真相之后,都已死去。“唯一的方子让我烧掉了,世上再也没有孟婆汤了。”我仰头笑道,此生,爱恨两茫。我将她的手用力划向脖颈,温暖的液体在涨满、溢出……一个声音说“回来……孟娘。”我笑了,不再有牵挂。是久经年,爱过的人已经淡了。今后,不会,再爱上谁。“孟娘……血……”公主道。所有记忆全然复苏,双重的痛苦压得她无处可逃。她惊叫着,冲出屋子,挥舞着双手,上面有鲜红的血迹……此后,宫中的丫环都说明珠公主疯了。每天时而自言自语,时而尖叫不止……公公拿着那把匕首端详良久才道:“这把匕首杀过两个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他们生前,曾经深爱过……终是不吉,命人将它毁了吧。”遥远的 *** 轻颤, 在天边渺茫的响起,再沉落……
那是奈何桥上, 亡魂不舍昼夜的歌声……奈何桥上,孟婆悠悠端起汤碗……来者形形 *** ,有木然,有平静,有狰狞,有恐惧……半推半就,颤颤微微…… 汤端一饮而尽, 终究没人逃的脱, 终究要喝的一点不少,一点不多……
孟婆悠悠端碗汤,孟婆悠悠收汤碗…前生再怎么深恋走在这奈何桥上也是步履稳稳,丝毫不乱…… 心静如镜,心沉如石…… 桥这边寂寂无声……因为心死,失了往生的记忆……桥那边哀哀呛天……因为心动,忘不掉今世的缠缠绵绵。“来生,再续前缘”……孟婆偶尔听到飘至耳边的来声言,浅浅一笑…… 低头看那一锅汤,一锅普通的汤 …只因加了一味叫遗忘的调料,也抵过了曾经的山盟海誓……记忆小舟搁浅……苍海一栗 大风大浪已是过眼云烟……
偶尔觉得 许多今生从未做过 却似曾相识的事……没有什么磐石真的不移,世间最残酷的事是等待……
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等到昙花再开 等到风景看透 饮尽孟婆汤的刹那,没有和着泪水吞咽……这一生,牵她的手,爱了,就牢牢的、牢牢的靠近。不要在茫茫人海中丢了彼此。还是……你是你,我是我, 互不相欠,各奔幸福…… 即使梦中遇见了也不要打招呼 笑笑,然后擦肩过 或者让我一生都拥有着你,或者我们永远都不要相见
具体见: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university&idArticle=48369&flag=1
奈何桥,孟婆汤;情满怀,空余恨;回眸一笑,两行热泪求对联?
上联:奈何桥上情碎梦断,下联:忘川河边泪尽心伤。
奈何桥水,彼岸花美;饮一碗孟婆汤水,问一句生死为谁。
宁受忘川千年苦,不饮孟婆一碗汤。相传人死后,先到鬼门关,过了鬼门关是黄泉路,黄泉路旁开满了彼岸花......彼岸花是一种神奇的花,花开遍落叶生也不见花。
花与叶虽同根,却生生世世难以邂逅,关于彼岸花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以前有两个人的名字分别叫做“彼”和“岸”,上天规定他们永不能相见,他们心心相惜互相倾慕,终于有一天他们不顾上天的规定偷偷地相见,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见面后“彼”发现“岸”是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而“岸”也同样发现“彼”是个英俊潇洒的青年。他们一见如故,心生爱意,并结下了百年之好并决定生生生世世永远厮守在一起。可是因为违反天条,这段感情被无情的扼杀,天帝降下惩罚,给他们两个下了一个狠毒无比的诅咒:让他们两个变成一朵花的花朵和叶子,只是这朵花奇特非常,有花不见叶,叶生不见花,生生世世花叶两相错。
过了那条盛开着彼岸花的黄泉路,就到了忘川河。忘川河水呈血黄色,里面尽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虫蛇满布腥风扑面波涛翻滚。忘川河旁有一个三生石,石身上的字鲜红如血,上面刻着四个字:早登彼岸,你可以在石上刻上你今生更爱的人和来世想等待的人的名字......来生你若再次过桥时可以在三生石上找到你前世今生和来世,还有你更爱的人的名字。
忘川河上有一座唯一的桥——奈何桥。奈何桥尽头有个望乡台,望乡台是你最后遥望家乡和亲人的地方。在忘记今生一切记忆、脱胎换骨重新做另一个人之前, 你可以在这里最后望一眼你的“爱恨情仇”,你的“魂牵梦绕”,你今生的更爱,你来世还想等待的人。
望乡台上站着端着汤的孟婆,孟婆汤,又称忘情水或忘忧散,喝下去便忘记前世今生,一生的爱恨情仇、一世的浮沉得失都随着这碗孟婆汤遗忘的干干净净!今生牵挂之人、今生痛恨之人,来生都形同陌路相见不识......
当然,你也可以不饮这碗孟婆汤,那么就得投身忘川河千年,千年之中你要受尽翻滚河水的侵蚀,孤魂野鬼的欺凌。当然最难的还是孤独的等待,千年之中,你会看到你的额爱人一世世的轮回,却不能对她说出一句话......所以多少人没有等到千年就灰飞烟灭,永世不得超生,化作忘川河里一滩水。若是你足够勇敢,经得起千年的等待而心念不死,那就不必饮下孟婆汤还可以投生到你爱的人身边。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