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是怎么来的
作者介绍 说起《山海经》,国人大都知道这是一本风格独特的奇书、怪书。此书分《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虽仅有三万一千余字,但就其叙述的内容而言,从天文、地理、神话、宗教,到民族、动物、植物、矿产等,天南海北,包罗万象,堪称我国古籍中蕴珍藏英之最者,实为研究上古时代绝好的宝贵资料。然而,由于它所述多奇诡怪异,常被人斥为荒诞无经,所以,《山海经》的书名虽最早见之于《史记》,但司马迁观之却叹曰:"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因此,直到约百年后汉成帝时, 刘向、刘歆父子奉命校勘整理经传诸子诗赋,才将此书公之于众。 《山海经》涉猎之广,内容之奇杂,从古至今使人对其该归于何类多有分歧。《汉书·艺文志》将它列入形法家之首,《隋书·经籍志》以下则多将它归入地理书,但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却谓其为"小说之最古者尔",鲁迅先生则将它视为"古之巫书"。因此,《山海经》问世之后,围绕其内容、成书时间的争论,对它的作者是谁一直众说纷纭是个谜,乃至酿成学术界中千年未解的悬案。 按照刘向、刘歆父子和东汉王充的"正统"说法,《山海经》的作者是大禹和伯益,但人们在《山海经》中却找到了发生在大禹和伯益以后的史实,因此"禹、益作说"受到了质疑。此后,隋朝的颜之推虽坚持旧说,但面对难以掩盖的漏洞,他只好用"后人羼入,非本文也"来作掩饰。所以,《山海经》的作者便成了众多学者考证的对象,种种假说纷纷而出,如"夷坚作说";"邹衍作说";后人综合炎黄两族的传说而成说;南方楚人作说;巴蜀人作说;早期方士作说,等等。当代学者袁珂认为,《山海经》实际上是无名氏的作品,而且不是一时期一人所作。以上各说虽有不同,但都肯定《山海经》的作者是中国人。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有关《山海经》作者的争论并未到此为止,一些学者、特别是国外学者对《山海经》的内容的作过仔细分析和研究后,将寻踪作者的视角向国外延伸,作出了令人大吃一惊的结论。他们说,《山海经》并不是中国人所作,它的真正作者很可能是外国人。这种说法就象《山海经》中光怪陆离的神话一样,让人大开眼界!那么,他们得出这种结论的根据何在? 法国汉学家马伯乐认为,《山海经》所述地理系受到公元前5世纪外来的印度和伊朗文化潮流的 *** 和影响而成。其言下之意,暗示《山海经》的作者可能是印度人或伊朗人。而香港学者卫聚贤在其《古史研究》一书中,进一步明确《山海经》的作者为印度人隋巢子。 1978年在台北出版的《屈原与九歌》的作者苏雪林在提及《山海经》时,又把作者的属地推向更西更远的巴比伦。他认为,《山海经》是关于 *** 半岛中两河流域的地理书,原为古巴比伦人所作,战国时由波斯人带到中国,其中有些关于中国地理的内容是后人混入的。他还认为,《山海经》可能是也是邹衍的讲义,由其弟子笔录,但记录者并非一人。 还有一些欧洲学者将《山海经》所记载的内容同希腊神话进行了比较,认为书中有关长耳、奇股、三足等怪人形象与希腊神话里的怪物极其相似。另外,美国学者也认为,《山海经》中有对美洲大陆的精确描写,如《海外东经》、《大荒东经》中描述的"光华之谷",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东山经》则生动而精确地描写了美国内华达州的黑色石、金块、旧金山湾的海豹、会装死的美洲负鼠等。有些研究者还按照《山海经》指示的路线考察了美洲大陆,发现两者之间有着极为吻合的地理现象。从这些欧美学者的考证看,其弦外之音似乎《山海经》又成了希腊人或美洲人所作! 对《山海经》作者的争论,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今天此书在历史、地理、文学、动植物学等诸多领域内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地位。一些研究者从中国之外去寻觅作者的作法,虽然看上去有些牵强和难免哗众取宠之嫌,但也不乏真知灼见。究其原因,实因《山海经》所涵盖的令人惊叹的博大庞杂、无所不包的内容所致,以致使研究者产生了仁智互见的结论。因此,这一疑案的彻底破解尚需要时日。而现在看来,历史学家凌纯声的看法可能较符合实际,即:《山海经》乃是以中国为中心,东及西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西抵西南亚洲,北到西伯利亚的一本《古亚洲地志》,它记述了古亚洲的地理、博物、民族、宗教等诸多宝贵的资料,至于其作者可能已难于确认。山海经里还有哪些神话故事
《山海经》共18卷,分《山经》和《海经》两部分。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山川、各地民俗、物产资源以及大量神异鬼怪的传说。《山经》以五方山川为纲,记述的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海经》除著录地理方位外,还记载远国异人的状貌和风格。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山海经》里的不少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都表现出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其中 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神话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为后人的神话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山海经》实际上也是我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古书。
夸父追日
远古时代,在我国北部,有一座巍峨雄伟的成都载天山,山上住着一个巨人氏族叫夸父族。夸父族的首领叫做夸父,他身高无比,力大无穷,意志坚强,气概非凡。那时候,世界上荒凉落后,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了本部落的人产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引以为荣。
有一年,天大旱。火一样的太阳烤焦了地上的庄稼,晒干了河里的流水。人们热得难受,实在无法生活。夸父见到这种情景,就立下雄心壮志,发誓要把太阳捉住,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一天,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就从东海边上迈开大步开始了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转,夸父在地上疾风一样地追。夸父不停地追呀追,饿了,摘个野果充饥;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仅仅打盹。他心里一直在鼓励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他追了九天九夜,离太阳越来越近,红彤彤、热辣辣的太阳就在他自己的头上啦。
夸父又跨过了一座座高山,穿过了一条条大河,终于在禺谷就要追上太阳了。这时,夸父心里兴奋极了。可就在他伸手要捉住太阳的时候,由于过度激动,身心憔悴,突然,夸父感到头昏眼花,竟晕过去了。他醒来时,太阳早已不见了。
夸父依然不气馁,他鼓足全身的力气,又准备出发了。可是离太阳越近,太阳光就越强烈,夸父越来越感到焦躁难耐,他觉得他浑身的水分都被蒸干了,当务之急,他需要喝大量的水。于是,夸父站起来走到东南方的黄河边,伏下身子,猛喝黄河里的水,黄河水被他喝干了,他又去喝渭河里的水。谁知道,他喝干了渭河水,还是不解渴。于是,他打算向北走,去喝一个大泽的水。可是,夸父实在太累太渴了,当他走到中途时,身体就再也支持不住了,慢慢地倒下去,死了。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夸父山”,据说,位于现在河南省灵宝县西三十五里灵湖峪和池峪中间。夸父死时扔下的手杖,也变成了一片五彩云霞一样的桃林。桃林的地势险要,后人把这里叫做“桃林寨”。
夸父死了,他并没捉住太阳。可是天帝被他的牺牲、勇敢的英雄精神所感动,惩罚了太阳。从此,他的部族年年风调雨顺,万物兴盛。夸父的后代子孙居住在夸父山下,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生活是非常幸福。
嫦娥奔月
格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空格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空格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空格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空格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空格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空格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空格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空格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空格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空格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空格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更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空格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女娲补天
我国古史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女神,她叫女娲。女娲是个什么样的呢?传说她是人首蛇身。女娲是一位善良的神,她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比如说她曾教给人们婚姻,还给人类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而使人们最为感动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
传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败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佥欠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晨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
参考:http://guoxue.baidu.com/page/c9bdbaa3bead/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充满神话的《山海经》,里面记载禹杀相柳的故事,禹杀相柳的传告诉我们古代部落什么样的问题?
这个禹杀相柳的传说充满了神奇色彩,既可从文学或神话学的角度来研究,也可以从中看出共工、相柳、禹三人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古代民族部落之间的斗争。帝俊为什么消失了?山海经里的更高神为何消失?
我国古代是有很多的神话故事的,其中在《山海经》里面记载的神话故事就非常的多,神话人物自然也是有不少,其中就有一位更高神帝俊,他在《山海经》中的地位自然是更高的,也是非常厉害了。不过对于这位更高神,神话中却并没有太多对于他的结局的交待,不知道帝俊最后是什么结局,去了什么地方?为什么书中没有,在其他的神话里面也没有说,帝俊为何会神秘消失了呢?
1.帝俊简介
帝俊(dìqūn),又作帝夋,疑为诗经里昊天上帝,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天帝,这一古帝名号只见于《山海经》(在《大荒》《海内》两经中多次提到)。1942年9月在长沙东郊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所写的帝夋几乎可以等于帝俊。
帝俊虽为东方部族远古始祖,但其后代子孙却在东、南、西、北各方建立起了各自的国家,在这些国度中间,可以断定为帝俊神系的有10个: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罴《大荒东经》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大荒东经》)。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大荒东经》)。
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大荒南经》)。
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虎子,食谷(《大荒北经》)。
有牛黎之国,有人无骨,儋耳之子(大荒北经))。
以上所及中容、白民、司幽、黑齿、三身、季厘、西周、儋耳、牛黎九国,加上殷商,便是十国。其中儋耳、牛黎两国虽未明言为俊所生,但禺号虎生儋耳,儋耳生牛黎,而帝俊生禺号虎,所以可断定儋耳、牛黎均为俊的子孙之国。在这些国家中,除中容与季厘二国食兽之外,其它都注明食黍或黍食。且中容、白民、司幽、黑齿、三身诸国均使四鸟,这四鸟便是虎、豹、熊、罴。因上古鸟、兽同为动物,故虽是兽,但仍名之曰鸟。至于这四鸟的喻意是什么,我们认为它们是一些近血缘氏族成员所结成的支系氏族的称号,因这些国家(氏族)的同源关系,所以内部结构是一致的,每一国家(氏族)又划分成以动物命名的四个支系。这种相同的氏族组织方式更能说明它们源于同一祖先。其信仰如此相同,如食黍;组织结构如此相近,如使四鸟,哪怕散居在天地四方,也没大的改变,可见帝俊家族延续之长,联系之紧密。这对于探讨中国上古时代的社会组织与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是炎、黄世系所不能具备的。
2.帝俊的身份地位有多高
有不少人认为帝俊是黄帝的后代。事实上在《山海经》中对于帝俊的记载比黄帝要多得多。不过,虽然在《山海经》中有关他的记载很多,但是基本上没有完整的,而且在其它的文献中根本没有提及,像是屈原的辞赋中也没有提到。这也是后来人们认为帝俊是黄帝的后代的原因。
帝俊是谁?为什么说他的地位很高?
在《山海经》中记载,帝俊是一位天帝。有三个妻子。分别是羲和、嫦羲、娥皇。
《大荒南经》中记载: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羲和,也就是太阳女神,她给帝俊生下十个太阳。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常羲,也就是月亮女神,她给帝俊生下十二个月亮
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还有一个妻子叫做娥皇,生了三身国的国王。
看到这里你应该会感慨,这个帝俊和老婆也太厉害了,竟然能生下太阳和月亮。其实《山海经》中对于帝俊的子孙后裔的描写不仅仅只有这么一点,如果仔细看来会发现,帝俊和他的后裔多到完全可以自己组成一个神系,是炎帝神系,黄帝神系之外的第三大神系。
在《大荒南经》中对于帝俊后裔的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罴。
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兽,是使四鸟。
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豹、虎、熊、罴。
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
这么看来在《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中,有一半以上的国家都是帝俊的后代,像是黑齿国,白民国,中荣国,三身国,司幽国等。
在《海内经》中记载: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少暤生般,般是始为弓矢。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朽倕,是始作下民百朽。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大比赤阴是始为国。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虽然没有直接的描写帝俊,但是他的后代都非常的厉害。就像是上面说的舟船,木车,弓矢,琴瑟,歌舞,牛耕, *** 农具,定九州。
3.帝俊为何消失了
回到起点,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位地位和功勋如此之高的帝王竟然在历史中渐渐消失了呢?
据考证,帝俊是比炎黄更早的统治者,和女娲伏羲皋陶少昊都是东夷体系。是远古东夷人的神,也是商民崇拜的上帝。
而由于东夷一词后来带有一些贬义的色彩。在夏商周时期,文字被大量运用是在周朝,所以周朝把自己的祖先黄帝扶为首位,整合了所有的上古神话,将东夷神话分拆吸收,并入成新的神话体系。
虽然后来的秦始皇也很可能也是东夷族后裔,但是秦朝的时间比较短。而且秦朝也可能是被黄帝攻打而西迁的汉族,所以始皇帝在泰山封禅。随后的汉朝,刘姓虽然是平民出生,但是他的姓氏也是黄帝一脉,并且承继大一统思想。
上位者当权,所以帝俊的事迹一部分给了帝舜,一部分分拆给了帝喾,然后一位上古帝王帝俊就这样的消失了。
谁知道山海经里的远古神话传说?要具体的,并且要按时间顺序
关于帝俊,女娲,伏羲他们的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fS8eYuZFOFNOLi0UPQANdg
山海经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