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有哪些(怎样理解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adminbo 知识百科 77 0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有哪些

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非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

2、“实质重于形式”的涵义:《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怎样理解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首先要明确这里所说的“实质”是指企业的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形式”则是指企业的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强调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注重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要完全拘泥于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 在一般的情况下,企业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其“法律形式”是统一的,不存在贯彻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问题。如企业用自有资金购入的设备,从经济实质的角度看是企业的资产,从法律的角度看企业对该设备也具有所有权和使用权和处置权。但在某些个别的交易或事项中,其“经济实质”与其“法律形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离。融资租入的设备就属这样的例子。企业融资租入设备具有分期付款购买出租者设备的性质,而且全部设备款只有在租借期满时才会付清。在租借期未满之前,从法律形式角度看,租入者并没有完全获得该项资产的所有权。但从经济实质的角度看,该项资产的相关收益和风险已经转移给了租入者,租入者实际上已经行使了对该项资产的控制权。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租入者可以将其视为自有固定资产,按照自有固定资产的核算 *** 进行核算。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收入确认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收入确认的原则是实质重于形式。

收入确认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收入确认的原则是实质重于形式。 对还是错

收入确认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收入确认的原则是实质重于形式。~对

 根据《(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的有关规定:

1、除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另有规定外,企业销售收入的确认,必须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1)企业销售商品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确认收入的实现:

①.商品销售合同已经签订,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相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②.企业对已售出的商品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实施有效控制;

③.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④.已发生或将发生的销售方的成本能够可靠地核算。

个人贷款不良责任认定档案审核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重点审核业务档案的

资产保全部保管不良贷款档案管理模式为,对分行要求由资产保全部门管理的授信档案由部门档案管理员集中统一管理。

档案审核三必看:

三看即看档案材料的完整性、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档案审核五必审:

凡进必审、凡转必审、凡提必审、凡查必审和凡退必审。主要审查“三龄二历一身份”是否符合拟任职位的资格条件,是否有处分影响期问题,档案材料是否有模糊、涂改、造假等足以影响任职的问题。

下列事项中,体现实质重于形式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有( )。这是一道多项选择题目,以下4个选项请说明理由?

1、售后回购销售方式下不确认收入(不按公允价值达成);

2、售后租回业务方式下不确认收入(不按公允价值达成);

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核算。

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

所以会计信息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非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