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汤蹈火的表面意思
赴汤蹈火的表面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进,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1、拼音
fù tāng dǎo huǒ。
2、出处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刘表传》裴松之注引《傅子》:“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
3、用法
其自身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
4、成语寓意
赴汤蹈火这个成语告诉人们,遇到事情,要有沸水敢蹚,烈火敢踏的精神,不怕牺牲,不避艰难险阻,才能把事情办成功。
5、近义词
(1)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顾生命。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文选·奏弹曹景宗》:“故司州刺史蔡道恭率顾义勇;奋不顾命。”
(2)冲锋陷阵:向敌人冲锋,深入敌人阵地,形容作战英勇。出自:《北齐书·崔暹传》:“冲锋陷阵;大有其人。”
赴汤蹈火的汤是什么意思啊
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 比喻 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成语出处: 《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 赴汤蹈火 。” 成语例句: 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 赴汤蹈火 ,同死同生。 繁体写法: 赴汤蹈火 注音: ㄈㄨˋ ㄊㄤ ㄉㄠˇ ㄏㄨㄛˇ 赴汤蹈火的近义词: 出生入死 原指从出生到老死的人生过程。后借以形容冒着极大危险,随时有死的可能。多用以赞扬不顾个人安危的献身精 赴汤蹈火的反义词: 贪生怕死 一味自爱生命,惧怕死亡。原指士兵作战因怕死而退缩不前。现在已逐渐产生新义,即凡是在工作中怕脏、怕累 成语语法: 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奋不顾身 成语故事: 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看到各地诸侯势力日益膨胀,威胁中央政权,建议汉景帝削减他们的势力,防止他们作乱,因此得罪了诸侯。晁错父亲劝晁错注意明哲保身,晁错说:“只有大家赴汤蹈火,才能保家卫国。”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 defy all difficulties and dangers 俄语翻译: готóв в огóнь и в вóду 日语翻译: 水火(すいか)の中に飞び込(こ)んでいく。〈喻〉いかなる危険や艰难をもいとわない 其他翻译: <德>für jn durchs feuer gehen<法>braver tous les périls <courir tous les risques pour> 成语谜语: 烫 读音注意: 赴,不能读作“pū”;蹈,不能读作“tāo”。 写法注意: 蹈,不能写作“滔”或“倒”。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求下列成语意思 风调雨顺 精打细算 高屋建瓴 各得其所 见异思迁 峰回路转 赴汤蹈火 刚正不阿
求下列成语意思风调雨顺
精打细算
高屋建瓴
各得其所
见异思迁
峰回路转
赴汤蹈火
刚正不阿
各行其是
今非昔比
成语意思如下:
1、风调雨顺
调:调和。顺:顺利。形容风雨适合农作物生长。亦可喻指天下安宁。 (以气象借喻)
2、精打细算
打:规划。意思是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
3、高屋建瓴
意思是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
4、各得其所
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5、见异思迁
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6、峰回路转
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曲折迂回。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也指转折点。出自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7、赴汤蹈
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8、刚正不阿
刚:刚直;正:正直;不阿:不逢迎。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和。
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9、各行其是
各行其是(gè xíng qí shì)行:做,办;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庄子·徐无鬼》:“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
10、今非昔比
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现在。昔:过去。
固若金汤,赴汤蹈火,清汤寡水,扬汤止沸,四个词语中汤的意思不同的是哪个?
固若金汤,赴汤蹈火,清汤寡水,扬汤止沸,
四个词语中汤的意思不同的是(固若金汤)。
固若金汤中的“汤”意思是汤池,指防守严密的护城河。
而其他三个成语中的“汤”是指滚开的水。
扩展资料:
一、固若金汤
[拼音]gù ruò jīn tāng
[释义]形容防守非常坚固。金:金城,指坚固的城墙。汤:汤池,指防守严密的护城河。
[出处]《汉书·蒯通传》:“边城之地;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二、赴汤蹈火
[拼音]fù tāng dǎo huǒ
[释义]形容不畏艰险,奋不顾身。汤:滚开的水。蹈:踩。
[出处]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三、清汤寡水
[拼音]qīng tāng guǎ shuǐ
[释义]形容汤或菜肴里面油水很少。
四、
扬汤止沸
[拼音]yáng tāng zhǐ fèi
[释义]舀动沸腾的水,使它不沸腾。比喻暂时救急或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风雨无阻、坚贞不屈、赤胆忠心、全心全意、鞠躬尽瘁、扶危济困、赴汤蹈火、冲锋陷阵的意思和成语故事
还有风雨无阻、坚贞不屈、赤胆忠心、全心全意、鞠躬尽瘁、扶危济困、赴汤蹈火、冲锋陷阵【风雨无阻】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坚贞不屈】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词语意思: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成语故事:明朝末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攻打扬州,派明朝降将李遇春去扬州劝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痛骂而回。豫亲王多次用书信劝降,也被史可法回书痛骂。清兵攻陷扬州,史可法自杀未遂,被清兵俘虏,他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赤胆忠心】赤:忠诚,比喻真诚。形容十分忠诚。
【全心全意】投入全部精力,一点没有保留。
【鞠躬尽瘁】鞠躬:弯着身子,引申为恭敬谨慎的样子。瘁:劳累。尽瘁:竭尽心力。 词语意思是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去效劳。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扶危济困】扶:帮助;济: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赴汤蹈火】赴:奔向;汤:开水;蹈:奔向,踩。奔向沸水,踩着烈火。比喻不畏艰险,奋不顾身。
成语典故:《三国志·魏书·刘表传》:“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
【 冲锋陷阵】 陷:攻破,深入。阵:阵地。不顾一切,攻入敌人阵地。形容作战勇猛。也指勇猛、果断地去做某一件事。
成语故事:北魏末年,政权分裂为西魏和东魏。东魏掌握军政大权的是高欢父子。为官清廉正直的崔暹忠于高欢,经常上书弹劾那些贪官污吏,让他们一一入狱。高欢对此十分高兴,称赞他敢于冲锋陷阵,不徇私情,使国家吏治变得严明。
愿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