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冲突对中国的利弊有哪些?
印巴冲突是吧。显然对于中国影响非常的适中。
地理位置来说,印度洋那里是中国海上一带一路的中间点,虽然战时影响不是特别大,但对一带一路的稳定造成很大的破坏,尤其是信心。另外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路上铁路到哈密这一节铁路运输影响更是不言而喻。
随意两个国家战争对于一带一路这个国家战略负面影响不小。
经济层面,两个国家和中国的贸易不是特别的大,所以经济层面影响并不是也不大,不过印度之前通过的战争法里征收敌国资产这一条需要一些在印投资的企业审议,毕竟,中方在克什米尔也是有领土争议的。
安全层面,两个都是有核武的国家,到时候用起来,那就是 *** 烦了,虽然中国有天然屏障青藏高原但这一块对于中国的战略发展节奏还是影响很大的。
总体而言,对于中国的影响不是很大,尤其是有青藏高原的存在,给予中国很大的战略优势。如果相对于中美贸易战的影响程度的话,这个仅仅占其两层吧。
具体如何还需要看事态发展,印巴从来不是世界的中心。
中国与印度的印度洋冲突是必然的吗
不一定,印度的心态是,美国可以在印度洋横行,中国不行。印度洋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道,中国在印度洋的存在与美国在印度洋的存在一样,是必然的。
印度认为,印度洋是印度的洋,这样冲突必然形成。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地缘政治14 印度为什么怕中国
《地缘政治14:印度为什么怕中国》一文中,对南亚地缘结构做了分析:作为南亚次大陆的两大核心板块,恒河流域相对于印度河流域有两大地缘优势:
基斯坦地处南亚次大陆核心板块
首先,是自身地缘实力更强。印度河全长仅为1368公里;而恒河则长达2510公里;在流域面积上,印度河流域与恒河流域大致相当;但气候环境的不同,导致印度河流域干燥少雨;恒河中下游地区却降雨量丰富,为恒河流域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
其次,地缘格局上,印度河流域位居南亚次大陆边缘;而恒河却居于中心地带。这种不同的区位决定了,恒河平原是南亚次大陆的地缘核心。在两大地缘板块的竞争中,恒河平原不仅自身条件占优,还可以凭借中原的优势,整合东部的孟加拉和南部的德干高原,获得整体实体的提升——而这是偏居西北的印度河流域无法做到的。
所以,我们看到,虽然印度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发源地;但到最后,恒河大平原却成了印度文明的核心区域,印度教的圣河也是恒河,而不是印度河。
当然,印度河板块和恒河板块的地缘博弈,说到底也只是南亚次大陆内部的事。由于双方同属一个整体地缘板块,通常情况下,这种博弈与文明核心的转移,并不会影响造成文明的分裂——东亚大陆的文明核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后,它们仍然都是中国和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
但南亚次大陆的情况却完全不同。印度河板块与恒河板块的地缘博弈 ,最后竟演变成两大地缘板块在政治和人文上的分道扬镳——不仅形成了巴基斯坦和印度这两个不同的国家,印度河板块的文明特质也彻底发生改变,这个印度文明的原生地,最后居然成了发源自西亚的 *** 文明的一部分。
公元1世纪,诞生于南亚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佛教作为外来的,与儒、道异质的文化,在经过彼此冲突、相互融合后...
公元1世纪,诞生于南亚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佛教作为外来的,与儒、道异质的文化,在经过彼此冲突、相互融合后,于东晋时代融入了中华文化之中。此后,中华文化形成儒、道、佛三大脉络,三家(传统说法称为“三教”)共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佛教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说明了:
A. 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B.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B
历史 中国印度打过仗吗
什么仗 简单介绍一下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
中印边界分东、中、西三段,全长2000公里,虽未正式划定,但存在着一条双方历史形成的传统习惯线。
1951年,印度军队越过传统习惯线向北推进,侵占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此后,印军侵占了东段“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兼则马尼,中段和西段的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波林三多、香扎和拉不底以及巴里斯等地区。
1959年人民 *** 取得 *** 平叛的胜利后,印度 *** 公开向中国提出将东段9万平方公里和西段3.2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划归印度,在其无理要求遭中国 *** 拒绝后,便推行“前进政策”,继续蚕食中国领土。1959年8月和10月,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东段和西段制造了朗久、空喀山口事件,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官兵多人。
中国 *** 为和平解决边界问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印度 *** 视中国军队的忍让为软弱可欺,从1961年特别是1962年4月起,印度军队大肆蚕食中国领土,至9月份,仅在西段中国境内就设立了43个侵略据点。1962年9月20日,命令印度军队在东段越过“麦克马洪线”,向克节朗地区中国边防部队发起攻击,10月10日,向东段的中国尺冬哨所攻击。印度向中印边境集结重兵,在东段,部署了1.6万余人兵力;在西段,印军部署1个旅部6个步兵营、1个机枪营及若干配属分队共5600余人。10月20日,印军向中国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面对印度军队的猖狂侵略行径,中国 *** 、中央军委决定实施自卫反击作战。反击作战共分为两个阶段。之一阶段,自10月20日始至28日止。
10月20日,在东段, *** 边防部队针对克节朗地区印军部署前重后轻、翼侧暴露的特点,采取两翼开刀、侧后迂回、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战法,集中主要兵力,向印军第7旅左右两翼发起攻击,迅速攻占枪等、卡龙、克宁乃、沙则等地;以一部兵力在山南军分区协同下,向印军正面扯果布、邦冈丁攻击,一部兵力向左侧后章多迂回攻击;昌都、山南、林芝军分区各以一部兵力对当面之敌实施反击;配合主要方向作战。反击作战部队克服高山、峡谷、密林等天然障碍,攻克了印军在克节朗地区的重要据点,迅速瓦解了印军部署,印军溃不成军,中国边防部队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向“麦克马洪线”以南发展进攻,23日进占达旺。此战,歼灭了印军第7旅,收复了“麦克马洪线”以南达旺河以北部分中国领土。
在西段,新疆边防部队首先对侵入加勒万河谷、红山头等地印军据点发起攻击,边防部队在高山缺氧、气候严寒的边境地区,对入侵印军据点实施强攻,全歼守敌;尔后向班公湖、巴里加斯等地区转用兵力,战至28日,清除了侵入中国境内的印军据点37个。
在东段克节朗地区作战取得胜利的形势下,10月24日,中国 *** 发表声明,提出停止冲突、重开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三项建议,并命令东线反击作战部队停止追击。印度 *** 再次拒绝这一和平建议,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进行战争动员,调整部署,至11月中旬,在中印边境地区的兵力增加到3万余人。11日、14日、16日,向中国边防部队发起全线反扑。中国边防部队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再次向入侵印军实施反击作战。第二阶段作战自11月16日始至21日结束。
东段瓦弄方向, *** 边防部队某部于16日对印军第11旅发起反击,于21日进至金古底,逼近了传统习惯线;在东段西山口-邦迪拉方向, *** 边防部队针对印军成线式配置、前重后轻的特点,18日,对印军进行多路攻击。19日,攻占了邦迪拉,随即展开搜剿、追击作战,于21日全部清除了西山口-邦迪拉地区的印军据点。在西段,新疆边防部队自18日至20日,清除了班公洛地区的印军侵略据点。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历时1个月,在东段,中国边防部队进到“麦克马洪线”以南靠近传统习惯线地区;在西段,清除了印军设在中国境内的所有据点。共毙、俘印军87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和物资。
11月21日,中国 *** 发表声明,宣布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后撤。12月1日至1963年3月1日,后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国一侧20公里以北地区。随后,中国 *** 又向印度 *** 交还了缴获的大批装备,释放了3900名被俘官兵。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中国边防部队在特殊高原地区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反侵略作战。战区自然环境恶劣,部队机动、指挥、协同不便;交通线长,运输补给困难。中央军委灵活运用军事、政治、外交手段,不仅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也取得了政治外交斗争的主动。反击作战部队克服高原、严寒、山高、谷深的困难,大胆运用穿插迂回,分割包围战术手段,发扬吃苦耐劳、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胜利地完成了作战任务,保卫了国家领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