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虫语冰的典故是什么?
1、“不与夏虫语冰,不与井蛙语海,不与凡夫语道”意思是你不要跟夏天的虫子谈冰,它不懂;不要跟井底之蛙谈大海,它没见过不懂;不要跟凡夫谈高深的道的学问,他不懂。出自清末郭庆藩的《庄子集释》。2、原文:《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3、启示: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不懂大道理。其实大都能理解这句话的都是智者。当一只四季虫在侃侃而谈的时候,夏虫很难理解到夏之外的景色,就像哥白尼或者伽利略在发现新的科学发现后,四周却很难有理解他们的人,于是盲者嘲之。木耳永远都分辨不出低音和高音,如果夏虫能够多活一季,也许就能多走一步,看出圈外的善恶,懂得更多。
不与夏虫语冰什么意思 不与夏虫语冰意思简述
1、不与夏虫语冰出自《庄子·外篇·秋水》,这句话的意思是: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2、原句是:惊蛙不可语天,拟于虚也,夏虫不可语冰,拘于时也,曲士不可语道,束于教也。
3、译文:井底的青蛙,不可能和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士,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道,是因为受到教养的束缚。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用夏虫语冰造句(大约30个左右)
(1)微微瞥着旁边东城美绫一副夏虫语冰的模样方明秀真是羞愧的难以自处
耳根都红透了
轻声嚷嚷道:“什么嘛!不要那样的表情好不好!我是初学者诶!初学者!”。
(2)不与朝菌言晦
不可与夏虫语冰。
(3)使其论现代战争
则如夏虫语冰
不知何物也。
(4)虽然说我跟你这样的老光棍谈女人是夏虫语冰
但还是得说说。
(5)学生们所想到的名字有“文化的沉思”、“时空的隧道”、“文化与发展”等
也有“夏虫语冰”这样比较深奥的名字。
(6)只可惜批评者本人亦无思想
以无思想而批评无思想
极类夏虫语冰
太监说性
无怪乎引得嘘声一片
风景是有了
只落得个一景不如一景。
(7)类似清新县教育局的官员热心招待带来麻烦的事
在一些人看来无非是因为没看准对象
出现了与夏虫语冰的错误罢了。
不审倚伏之机,不明顺逆之故,是犹 酼鸡处瓮,别有一天,夏虫语冰,莫知其候也。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知道审时度势 不明白处于顺境逆境之原因 这就好像身处鸡笼里的小虫子 在某一天 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 它根本不知道冬天是什么时候整个这段话是比喻人囿于见闻,孤陋寡闻,知识短浅,不通时务的人
你会对夏虫语冰吗?——又读庄子
“夏虫不可以语冰”是一句相当有魅惑力的话,出自庄子的《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夏虫因季节所限,未曾见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对它讲地冻天寒,不过枉费唇舌,自讨没趣。
能用此句之处甚多,比如吴越出演《我的前半生》中的凌玲,因演技精湛,导致观众把对小三的痛恨全都发泄到她的身上,骂她又丑又贱,让她原地爆炸。许多污言秽语更是让人读之心寒。何必与 *** 喷子一争长短?于是,吴越关闭了微博评论,并奉送几句侯宝林先生的诗:“演员生涯自风流,生旦净末刻意求,莫道常为座上客,有时也做阶下囚”。何必多讲?不懂也罢。“夏虫不足以语冰”。
又如,杭州保姆纵火案,林生斌先生妻儿无辜遇害,实为人间惨剧,记者饱含深情写出详实报道,痛斥物业和消防未能及时救援,却有人留言:“你们凭什么敢写保姆纵火这四个字?就凭屋里其他人死了保姆没死?这男的不也没死?”感慨此人,竟然在对案情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义正辞严的责问记者,果真无知者无畏。气愤无奈之余,只能送他一句“夏虫怎可语冰?”
凡此种种,人生在世,总难免被人误解和痛骂,也总能相逢奇葩与 *** ,你诚心助人,他骂你沽名钓誉;你为人低调,他笑你装模作样;你痛斥不平,他说你公知愤青;你酷爱读书,他说你呆头呆脑;你彬彬有礼,他无赖纠缠;你步步退让,他越战越猛。总之,让你委屈满腹,他才欢乐无限。那么,何必费时费力,与之纠缠不休,输赢又如何?辩论到底,耗时耗力,杀人一万,也自损八千。不如敬而远之,节省些精力,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业,把时间和耐心送与珍惜和需要你的人。告诫自己:“此为夏虫,何必语冰?”
由此看来,“夏虫不足与语冰”似乎是万用金丹,只要遇不同意见,皆可送上此句。但,凡事过犹不及,若以为自己吐出此言,便真理在握,又实在有失偏颇。世上所遇之人,难道处处是你知音?平日相对之人,难道与你价值观人生观全面吻合?又不是找对象,非挑个心心相印。
细想想,夏虫不知寒冰,只是它没见过而已。我们也没见过秦皇汉武,没见过恐龙猛犸象,不照样乐此不疲的追踪,津津有味地谈论不休吗?
所以,“夏虫不足语冰”只是说来畅快,若不分场合地使用,也只能暴露自己的懒惰与无能。
只要对方不是人身攻击,冷嘲热讽,只要别人需要帮助,又诚心相求,“夏虫不可语冰”便应慎用。别人就是夏虫吗?我们为何相信自己具有藐视他人的资本?
去医院检查,一化验,血液过于粘稠,医生立马对电脑打出药单,如今大多不用手写,病人也能看懂名称。于是,怯怯问医生:“您开这药,它的疗效和副作用是什么?我大概会吃多久?”得到的回答通常是“给你说了你又不懂,问那么多干嘛?只管吃就是了,我是医生你是医生?”此时,夏虫就是病人,病人何必懂得药物的治病机理?你非医学专业,懂得什么?医生还能害你吗?真是“夏虫不足以语冰”。
教师办公室里,一学生正眉头紧锁,“老师,您再给我讲讲吧,这道题我还是不懂,为什么不选这一项呢?”老师有气无力的看着他 :“我已经给你讲三遍了好不好?你这脑子也得转转圈啊,给你讲你也像坐晕车,你自己琢磨吧。”又是夏虫不足以语冰。
“夏虫不足以语冰”突然又变成了懒得理睬与不负责任的代名词。仿佛此语一出,自己立马高人一等了,不是我不说,是你不配听。可是,夏虫虽不知冰,却依然能看到草木欣欣向荣,多姿多彩;井底之蛙虽不知蓝天广袤无垠,却自有井口的一片风云变幻。它们虽拘于时,拘于虚,但未必没有看四季,走天涯的梦想,能为别人展示新鲜的未知世界,不也是我们的快乐吗?即使是高深的相对论与黑洞,依然有着深入浅出的讲解。
每人眼前风景不同,谁又是全知全能?夏虫若求知若渴,为何不能与之语冰?而我们,在别人看来,岂非也是夏虫吗?
别拒绝,别烦躁,对可爱的夏虫,你也可以和它语语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