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北小年南是什么意思啊(小年北小年南是什么意思小年北小年南意思简述)

adminbo 知识百科 65 0

本文共计233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分37秒,欢迎阅读借鉴、一起学习、进步,内容来自小编精心整理收集,如有不正确和疑问,欢迎指正。

小年北小年南是什么意思啊

1、所谓“小年北小年南”是指南方有一个小年,北方也有一个小年,南方和北方的小年夜不在同一天,北方是农历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则是农历腊月二十四才是小年。

2、南北方小年差一天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是,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汇报工作情况。为了节省开支,建立和谐社会,皇帝顺便把灶王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

3、于是,既然国家机关和 *** 部门都在这一天拜神,那么工作人员(衙役下人之类)就只能推后一天再拜。自然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到了民国,民间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说法,就是科级以上干部二十三祭灶,一般群众推迟到二十四。

4、后来,据说是因为社会进步了,人人平等,大家也就随了皇帝,沾沾“贵气”,改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祭灶了。而由于过去的皇城是北京,所以北方受到的影响就会比较大。而南方依然保持以往的和人民群众的一致的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小年北小年南是什么意思小年北小年南意思简述

1、小年南:腊月二十四是南方的小年。
2、小年北: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
3、小年: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南北方小年习俗不同点区别

1、不同一:吃糖瓜、饴糖、麻糖。北方小年习俗。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南方小年没有吃糖瓜、饴糖、麻糖的习俗。
2、不同二:吃火烧。北方小年习俗。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现在南北方过小年的差别并不是很大,除了时间不一样以外,很多东西都普通化了,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没有这么多要求,就是想吃就吃,但却一家人一起团聚吃饭的时光。南方小年没有吃火烧的习俗。
3、不同三:掸尘。南方与北方共有的习俗。南北方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4、不同四:贴窗花。北方小年习俗。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鸳鸯戏水等等。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自然为家中增添不少喜气。南方小年没有贴窗花的习俗。
5、不同五:沐浴理发。北方小年习俗。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南方小年没有沐浴理发的习俗,南方是除夕前沐浴理发。
6、不同六:赶乱婚。北方小年习俗。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南方小年没有赶乱婚的习俗。

北方大年初五郅初七哪天是小年?

大年初五到初七都不是小年,已经过完年了。中国有小年南北之说。南方过小年南,就是腊月二十四,北方有小年北之说,就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北方与南方过小年风俗 小年夜的风俗有哪些

  导语:现代很多年轻人都讲究“仪式感”,有的人追求纪念日的仪式感,有的人追求吃饭的仪式感······的确,生活中有很多值得追求仪式感的存在,比如说小年。小年不是一个固定的节日,但是也不影响大家过小年的仪式感。南北方的小年时间相差一天,风俗也是大不相同,那么,北方与南方过小年风俗都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北方与南方过小年风俗

  北方地区

  1.沐浴理发:北方有句俗话“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小年是除尘的日子,所以大家一般都在小年时特意沐浴理发,取个好兆头。

  2.剪贴窗花:传统的奶奶们会在小年时剪窗花,图案大多是喜庆的字、动物或植物,贴窗花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越过越好。

  南方地区

  1.写春联:南方讲究神必贴、门必贴、物必贴,所以春联贴越多越好、内容最全越好。

  2.宜婚嫁:南方民间认为,诸神在小年之后就上天了,所以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

  吃食差异

  北方地区

  1.吃饺子:北方的传统节日大部分都离不开饺子,小年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2.吃糖瓜:民间传说小年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各家各户功过的日子,所以大家在祭灶的时候放上糖瓜,希望灶王爷吃了后嘴甜多说些好话,保佑阖家平安、吉祥如意。

  3.吃火烧: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在这一天也是很受大家欢迎的节令食品。

  过小年风俗

  南方地区

  1.吃年糕:在南方,小年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年糕又叫做“年年糕”,谐音“年年高”,寓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2.吃甘蔗:甘蔗有“节节高”的美好寓意,是祭灶的必备,而且吃甘蔗一定要保留完整甘蔗头,这样才有“节节高”和“金榜题名”之意。

  3.吃汤圆:小年汤圆的馅料是有讲究的,家里杀了猪有肉的就做猪肉馅汤圆,没有肉的话就做糖馅汤圆。

  4.吃年粽:年粽象征着新年吉祥,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25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我国北方过小年,南方则错后一天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民俗专家表示,小年是过大年的重要开端,是春节的序曲,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不论习俗有何差异,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都是一致的,迎祥纳福的美好期盼都是一样的。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为什么南方、北方不是同一天过小年呢?

  民俗专家解释说,中国古人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也就是官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百姓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水上人家、渔家等则是腊月二十五过小年。之所以这么划分,是因为宋代之前北方多为政治中心,受官方文化影响深,所以人们过小年选在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则为腊月二十四。另外,鄱阳湖沿岸等地保有旧船家习俗,小年选在腊月二十五过。南北民众非同日过小年,这与当地的历史人文息息相关,这也反映了中国民俗生活多元、丰富的特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